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体育中考
这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名师名片:覃业娥,武汉市光谷汤逊湖学校副校长,东湖高新区优秀青年教师、百优教师。

    近年来,体育中考制度持续革新,旨在通过项目多样化和分值提升,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进而提升体育素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体育中考项目的改革,从过去的固定项目转变为耐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项目的多样化选择,这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传递出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过去仅注重柔韧和力量的评价,现在则更注重运动项目本身,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因此,家长和学生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了解考试规则和标准,为备考指明方向。

    ■ 分析精准,据实选择适宜项目

    在选择体育中考项目时,学生应全面分析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通过精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这样既能锻炼身体、享受运动的乐趣,又能避免盲目选择带来的挫败感。

    耐力项目:4分钟跳绳因其练习难度相对较低且提升成绩较快而备受青睐,选择该项目还可以兼顾第二个项目的1分钟跳绳;游泳因场地限制和训练难度选择者较少;耐久跑则适合身体素质好且跑步能力强的学生。

    身体素质项目:先天柔韧好的学生会选择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因其基础好且易突破而受欢迎;50米和立定跳远选择者较少;25米游泳几乎无人选择。

    运动技能项目: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因其标准相对明确且易得分而备受推崇,尤其是篮球项目的标准于学生而言相对容易;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因机器发球不稳定性和得分区域小而选择者较少。

    ■ 专业引领,精准掌握练习精髓

    体育老师作为体育训练的领航者,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学生们提供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与技巧。在课堂上,学生们紧随老师的步伐,挖掘自身潜能与兴趣所在,积极求教于师长,逐步构建准确的动作认知,精准掌握练习之道。老师的悉心指导,不仅为学生筑起了一道预防运动损伤的坚固防线,更助力他们在正确引领下获得提升。

    ■ 亲子共动,加深情感与互动

    适量的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大脑成长、缓解学习带来的精神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对学生的情绪管理、记忆力和注意力产生积极影响。在初中这一性格形成、学业压力增大、亲子关系紧张的关键阶段,如果父母能够陪伴孩子一起运动,不仅能加深亲子间的情感联系,还能助力孩子在体育中考中取得佳绩。

    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的运动之路不再孤单,他们更容易坚持,培养出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健康与快乐伴随成长每一步,在运动中互相鼓励,增进亲子关系。

    ■ 兴趣导航,点燃运动激情

    兴趣,是驱动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学生们应勇于尝试,跨越运动领域的广阔天地,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运动热爱。通过培养浓厚的兴趣,学生们将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提升运动成绩,更在健康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应学会巧妙利用碎片化时间,将体育锻炼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晚自习后的宁静夜晚或者周末,完成作业之余,不妨与家人一起跳绳、平板支撑或慢跑几圈等,让身心在劳逸结合中得到放松与调节。合理安排学习与锻炼,既提升了学习效率,又保持了健康的体魄。

    学生们应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铸就稳定的体育运动习惯,为中考体育的挑战和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健康与活力成为生命的永恒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