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吃了,这是地道的菜薹,脆中带甜,最难得还是我们自己亲手种的!”12月12日下午,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立德分校烹饪教室里,一阵热闹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之后,11岁的杨泓泽和小伙伴们美滋滋地品尝着刚刚出锅的清炒菜薹,不禁竖起大拇指。
这不仅是一次有趣的烹饪体验,更是该校劳动教育成果的一次精彩展示。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基于此理念,育才二小立德分校将近800平方米原本荒芜的楼顶开辟成“和乐园”,种上菜薹、生菜、小白菜等蔬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劳动体验、亲近自然、分享合作的种植平台。
自播种之日起,“和乐园”里就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辛勤劳作的身影。在这里,他们不仅学习了菜薹的种植技术,还深入了解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菜薹又名紫菘,有着近1700年的种植历史,曾被誉为‘金殿御菜’。”该校五(1)班学生毛瑞诚说,而今紫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在种植的过程中也是格外用心,每个小组都配备一本精心设计的观察记录手册,这是他们与紫菘亲密对话的见证。从种子破土而出的嫩绿芽尖,到叶片舒展、茎秆拔高,再到菜薹初现雏形,大家用细腻的笔触,记录紫菘生长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手册里,同学们不仅描绘植株的形态变化,还详细记录环境温度、湿度、天气状况等影响因素,探寻紫菘生长的奥秘与规律。
初冬时节,“和乐园”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自己亲手种植的菜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随后,在烹饪教室里,学校食堂大厨化身烹饪导师,带领学生们亲手烹制清炒菜薹。当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端上桌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纷纷为这地道的味道点赞。
该校在劳动教育方面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参与度、劳动技能掌握程度、团队合作表现、创新实践成果以及劳动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这一做法不仅激励了学生们的持续发展,还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校校长吴雅玲表示,通过以菜薹为主题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学生在劳动技能、知识素养、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成长。这一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不仅丰富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也为传承与弘扬本土非遗文化开辟了新的路径。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探索劳动教育与非遗传承的有机融合模式,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与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与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向洁 余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