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普遍认为,医保电子处方流转恰似一条纽带,串联起各方诉求,打通患者就医用药“高速路”,为构建高效、协同的医疗服务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 国药控股零售中心总药师 敖斌:
医保电子处方监管与控费仍是重点
医保对院外处方将会和院内购药一样报销,这对广大老百姓是重大政策利好,但监管与控费仍是重点、难点。解决监管和控费问题,应先保障各环节处方的真实性。医疗机构通过电子处方流转,在复诊、购药、配送、医保等各个环节全流程可追溯,从而实现凭方复诊、凭方购药、凭方报销,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监管相关问题。
同时,强监管也对院外处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线上审方还是合理用药监测,核心是要求医生能有理由、能很硬气地说,产品必须用,院内的产品不能解决患者的问题,必须通过院外产品来补充,这才是电子处方流转到院外的基础,也是院外市场能够做大的底层逻辑。院外处方核心仍然是医生处方,有医生处方才有院外的市场。
而药店药师依据流转来的电子处方精准审方、配药,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同时,提升专业服务形象,与医疗机构形成良性互补。此外,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弥补了传统纸质处方保管难、监管难的不足,能够实现更好监管。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保办相关负责人:
外配处方管理趋严与推动处方流转不冲突
推动外配处方流转的政策初衷是鼓励通过处方流转,推动医药分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患者提供更多购药选择和便利。而相关部门对外配处方严管,看似对处方流转设置了一定限制,但实则与处方流转的长期趋势并不冲突。精细化管理措施,特别是针对住院患者和门诊慢特病患者的严格管理,体现了对患者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高度关注,也是医疗机构全面履行治疗管理责任的体现。这些措施旨在保障患者治疗的连续性、防止不合理用药和利益输送、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而外配处方管理是对处方流转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与国家政策方向一致。在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的外配处方管理能够更好地推动处方流转政策的实施,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并非与国家处方流转政策相悖,而是对其的细化和规范,旨在确保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超群:
强化三医协同监管,筑牢百姓用药安全网
随着医保电子处方逐渐普及,成为就医用药流程里的关键一环。而医疗、医保、医药三方协同监管,更是为医保电子处方的规范应用拧紧了“安全阀”。
医疗机构应将所有外配处方纳入外配处方目录并进行管理,对于未纳入外配处方药品管理目录的药品,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和管理措施,并通过信息化方式对此类处方进行全流程监管。
医保部门要加强外配处方日常审核,定期组织定点医疗机构与定点零售药店外配处方之间“对账”。对外配处方量多、金额较大或数据异常波动的定点医药机构要重点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依据数据分析动态优化报销政策,引导合理用药风向。
医药领域的监管为医保电子处方落地“兜底”。药企生产环节,药监部门加密抽检频次,保证药品质量达标。同时,药监部门应将处方药销售作为重点检查内容,督促企业持续合规、规范经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对外公示,形成震慑效应。
总之,对医保电子处方,应强化三医协同监管,打通信息壁垒,攥紧监管合力,让医保电子处方在安全、合理、高效的轨道上畅行,为民众稳稳兜住用药安全与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