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项目经理牛兆鹏:

在戈壁滩装“大风扇”

    牛兆鹏在新疆其亚26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

    我叫牛兆鹏,来自在汉企业中建三局。2024年,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大跨界”——我首次踏入新能源项目建设的领域,而且还是在辽阔无垠的戈壁滩。

    去年2月26日,公司领导找到我,说新疆其亚有个26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问我愿不愿意去现场负责。我想都没想,直接就应了下来。

    国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风电行业前景广阔,我在心中默默燃起逐梦“风电”、逐“绿”戈壁的壮志。

    然而,现实却没有理想那般美好。

    都说“戈壁滩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话一点不假。我刚到项目那会儿,大风呼呼地刮,我看了一眼温度计,好家伙,零下26℃!而且,我们还得面对无水、无电、无信号的艰苦环境。最头疼的,还是怎么在这风大、天冷的条件下把风电设施建设好。

    相比传统建筑项目,新能源项目技术含量更高,设备装配需要精细精准,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差,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项目施工中,我们如履薄冰。

    我负责的那段项目,得安装132个风电机组,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风扇”,矗立在戈壁之上。我们要用1000吨履带吊车,将直径220米、重达170多吨的风轮稳稳地吊装到高空中的基座连接部位。这每一步都得严丝合缝。在狂风肆虐、严寒风雪中,把笨重的组装部件玩出“精细活”,谈何容易。

    时间紧迫,我们既要保证精度,又要保证速度。于是我们想办法、使“巧劲儿”,每天盯着天气预报,制定动态施工方案。有风时,进行地面装配;无风时,抓紧吊装作业,灵活分配人、材、机,让施工朝着目标进度稳步推进。

    几天前,我们在大雪中完成了首台风机的吊装。我站在雪地里,搓着冻红的双手和鼻子,看着那“大风扇”在漫天风雪中缓缓转动,心里别提多激动了。我想着,等一年后,这上百台风机都在戈壁上随风起舞,每年能产出75亿度的绿色电能,那该是多么震撼人心的场景啊!

    过去的这一年,能参与这项国家能源转型的重要工程,我感到无比自豪。虽然戈壁滩上荒凉无比,但我们有着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讲述人:中建三局项目经理牛兆鹏 整理: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通讯员龚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