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融七色为一白

    □ 余毛毛

    我家住长江边,长江在我家这儿朝南拐了个大弯,一个长长的、秀美的、舒展的大弯。休息日天好的时候,我就拎把椅子到露台上,面对大弯坐着,看一会书,再看一会大弯;天气不好的时候,我就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打一会字,再看一会大弯。大弯在一天里的时候,各有各的美,但我最爱的是早晨的大弯,因为它会变色。由晨曦微露太阳升起前的钢蓝色,到太阳升起后的短暂的艳红色,然后则是耀眼的银白色。那闪烁的、超白的、流动的银光是那么富有朝气和活力,真不像是人间的色彩。而这时候,已不能凝视大弯了,只能瞄一眼就低头,因为多看一会,眼睛会疼一天。于是我就进室内,躲在窗纱后看。窗纱太薄,还是不行,于是我就到外面的公共露台,躲到一根柱子后面,伸出手用手机盲拍大弯,也不讲究啥角度水平线了,拍下来就行。不能直接看,我就在手机上看。

    大弯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我魂不守舍爱得要死呢?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对大弯的爱都是无意识的。大弯么,纯自然,除了把它描述成像一个躺着的秀挺的少女外,我从来没想过把它和一个人的人品、气质、情怀和才能联系起来。但我没想到不等于别人没想到,近日读叶嘉莹教授的《迦陵谈诗》,看到她论陶渊明的那一章,读得好高兴,当读到这么一句时,不禁愣住:“渊明之本色,乃是如日光七彩之融为一白,有七彩之涵蕴,而又有一白之融贯,这种既丰富复精淳的本色,正是渊明之本色。”那一刻,我放下书,又出去看了看大弯,那天是阴天,没有阳光,我的目光无阻隔无妨碍地直视着大弯,直到大弯与天空融为一体的地方,心里想着大弯在阳光下闪耀的样子,终于明白大弯为什么美,我又是为什么那么留恋大弯的原因了,原来是那一白下有着七彩的光芒。太阳七色,赤橙黄绿蓝靛紫……本是没有白色的,但大弯却是将它们收纳在怀、熔铸成神圣的一白。

    再想想陶渊明,我去年秋天还到江南一个叫东流的小镇,那儿有个陶公祠,我专门去拜访他。去的时候大门紧锁,我就一直在祠外晃悠。后来终于来了个农村老太,给了她10块钱,她开了门,我就进去转了转,也没看说明,也没问什么,就在院里的一棵大树下抽了两支烟、在秋天的阳光下看了看满院的菊花就走了。我就是来感受一下他的洒脱,他的不俗气,他的能劳动,他的能受穷,他的会闲扯,他的爱喝酒,他的会发牢骚,他的会嘲笑自己的儿子,他的肉麻得愿为美人鞋袜的傻爱……当然,还有他的会写诗。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大文豪中,我最崇拜的就是陶渊明了,他的人品是那么高洁,他的才华是那么节制,他的性格是那么率真,他的生活态度又是那么坦荡……他就是我窗下融七色为一白的永远美丽的大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