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传统发动机企业转型生产航天新材料

布局新赛道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6%

    长江日报讯(记者郝天娇 通讯员蒋秋雨)1月10日,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楚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楚凯”),新能源汽车、石油管道、航天新材料三大车间依次排布。行走在车间内,工人们神情专注地操作着设备,洁白的自动化装配设备高速运转,深蓝色机械手上下挥舞,新能源汽车各类零部件通过传送带被运送至下一环节。

    这三大车间都由传统汽车零部件车间改造而来。

    “我们成立于2006年,成立之初,主营业务是汽车发动机和底盘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武汉楚凯总经理肖飞说,公司的高压油泵驱动单元产品市场占有率一度稳居全国前列。

    “不能守在‘曾经的辉煌’,新能源浪潮滚滚而来,电车已不再需要传统发动机、高压油泵驱动等产品,倒逼公司不断加快转型步伐,”肖飞说,“转型很痛苦,但只能‘壮士断腕’。”

    2021年初,肖飞和公司高管层一致决定:基于市场积累和研发基础,“押注”新能源汽车、石油管道、航天新材料三条新赛道。第二年,武汉楚凯在三条新赛道的研发总投入超800万元,同比增长76%。

    “仅布局新能源汽车电驱动转轴,就多次‘吃亏’。”武汉楚凯商务经理章方超回忆起“转型初期”:埋头研发、改进工艺、培训技术人员……如此反复,不断推敲实验方案,人力、财力、时间成本投入均突破历史“红线”。

    如今,章方超在梳理业务订单数据时发现,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收入已超企业总营收一半。

    在武汉楚凯2公里外,武汉方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中,企业同样从最初生产传统零部件成功转型,成为比亚迪、吉利等多家新能源车企的一级供应商。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汽车全产业链“提档升级”,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近3年,武汉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4倍,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5%。在武汉经开区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20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通过创新突围,实现在车规级芯片、三电系统、柔性显示等领域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