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12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武汉市第八医院:专科建设、科研转化、服务能级实现“三级跳”

“消化特色+”模式下的基层医疗新答卷

    航拍医院外景。

    任东林教授带教手术。

    熊非主任与成功减重85斤患者合影。

    “免陪照护病房”护理团队24小时照护患者。

    2025年,武汉市第八医院全面贯彻落实江岸区委、区政府关于健康美丽江岸建设工作要求,以打造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发展契机,借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托管后的“国家队”资源,完成专科建设、科研转化、服务能级的“三级跳”:肛肠疾病诊疗中心对标国家级重点专科,在全国最早建立单体全流程体重管理中心,医工交叉打破实验室成果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壁垒。系列创新举措带动医院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为“强专科、大综合”理念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一袭白衣,承载生命之重;满腔热忱,不负健康所托。”武汉市第八医院党委书记许勇彪表示,医院围绕老百姓的健康需求,专科精耕,全科赋能,不断提升诊疗技术、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立足江岸、扎根武汉、面向全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疗高地。

    从常见病、多发病、突发病、疑难病诊治到全民健康管理,从技术破壁到服务破圈,武汉市第八医院正以协和赋能的创新实践,实现从区域专科医院到综合医疗高地的战略跃迁。

    ■ 特聘“国之名医”

    重点专科对标“国家级”

    肛肠疾病诊疗中心是武汉市第八医院特色品牌专科、省级重点专科,拥有包括陈继贵教授、俞立民教授、唐迎春教授3名二级主任医师在内的资深专家团队。为进一步提升专学科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影响力,2024年12月,市八医院特聘“国之名医”、中山大学外科学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大外科主任、肛肠及盆底疾病首席教授任东林为名誉院长。

    今年4月底,60岁患者田先生在武汉市第八医院确诊直肠癌,肿瘤距离肛门仅5厘米。市八医院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专家团队采用国际领先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以毫米级精准技术完整切除肿瘤,为患者成功“保肛”。

    “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疾病诊疗中心拥有华中地区最全的亚专科分科、全国领先的诊疗水平、现代化病房和先进的辅助设备,更有内科、大外科、消化内镜中心等团队的强力支撑。”任东林教授介绍,肛肠疾病诊疗中心正对标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目标,以肛肠“无痛病房”建设为突破口,引进先进手术理念和技术,加强根植于临床的科学研究,力争实现人才培养、医疗、教学、科研齐头并进,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

    根据肛肠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专家擅长,中心开设了小儿肛肠、女子肛肠、感染性疾病、盆底疾病等八个亚专科。患者能根据自己的病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家团队;专家能腾出更多时间深耕于某一个方面的疾病,助力“招牌学科”实力达到“国内一流”。

    市八医院副院长、肛肠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邹贤军介绍,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医院在全省最早建设肛肠无痛病房,每年举办多场学术活动,从术前宣教到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的设计、创面管理及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再到出院指导,制定流程化临床路径,让患者在得到最优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疼痛,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 减重提前布局

    基层医院书写责任担当

    近日,市八医院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负责人熊非接到“粉丝”杨先生送来的锦旗。体重83公斤的杨先生多次减肥失败,偶然刷到“减重医生熊非”的科普视频后,按其建议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5个月瘦了22斤。为引导居民关于体重管理的正确观念,熊非主任在网络平台开设账号,日更轻松有趣的减重科普,单篇访问量最高达6819万。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个部门宣布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而早在2023年11月,市八医院就在全国较早成立了全流程体重管理单体中心——肥胖与代谢病诊疗中心,帮助居民有效控制和预防肥胖。中心特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代谢病工作组组长朱晒红教授为首席专家,改变传统减重门诊单一学科碎片化“单打独斗”的情况,通过整合内科治疗、营养管理、运动管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健康辅导、健康档案管理等方式,为肥胖与代谢病人群提供“防、筛、治、管、康”一站式体重管理,并探索出“家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医院”的慢病三级防控“江岸模式”。

    熊非主任介绍,市八医院计划将南院区改造成为减重代谢外科、内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消化内镜等多学科联合的“肥胖与代谢病区域医学中心”,为肥胖症及代谢病患者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医疗服务,同时具备科研与转化功能。改造项目拟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预计2026年下半年可投入运营。

    近日,武汉市第八医院作为协作单位和试点单位揭榜挂帅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项目“中国居民体重管理策略研究”通过验收,获评“优秀”等级。

    ■ 学科“借力造血”

    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

    看病不走远,首选八医院。武汉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范恒教授、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吴永超教授、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刘涛教授、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郑昕教授、甲乳外科主任医师刘春萍教授……“一号难求”的专家如今“组团”在后湖居民家门口坐诊,让辖区百姓享受到“国家队”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2022年7月,市八医院整体搬迁至后湖,同年12月在江岸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下与武汉协和医院建立托管关系,通过“党建共建+学科帮扶”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八医院中医科在“国家队”支持下实现了诊疗能力的全面提升:引进博士研究生关江锋教授担任学科负责人,完善科室医疗体系,推进中西医结合病房建设;新增内科疑难杂症、慢性病调理及消化系统肿瘤的中草药特色疗法;开展中医美容、减重等跨学科合作项目;特邀湖北名医“中药王”王绪前教授定期坐诊指导。心血管内科在武汉协和医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全面掌握各类心脏介入技术,组建介入团队,引进心血管介入专家熊才金教授,进一步强化自主开展复杂手术的能力,实现从常规到急诊介入手术的全覆盖,急诊救治能力显著提升,构建起高效的“十分钟急救圈”。

    甲乳外科在武汉协和医院专家指导下陆续开展了乳腺癌、甲状腺癌切除术,甲状腺肿瘤消融术等术式。不久前,一名年轻的乳腺癌患者由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姚静教授制定术前化疗方案、甲乳外科刘春萍教授团队实施“腔镜下乳腺癌根治+乳房重建术”,成功实现治疗、美容双突破,这也是肿瘤MDT治疗让患者获益的生动实践。

    武汉协和医院消化肿瘤外科刘涛主任团队定期到市八医院坐诊,带领普外科掌握腹腔镜下的胆肠吻合术、巨脾切除术、肝癌微波消融术等前沿技术;在协和医院皮肤科陶娟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市八医院成功开展了皮肤活检术、皮肤常见良性肿物切除等诊疗及多项皮肤美容项目,填补了皮肤外科诊疗手段的空白;武汉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郑昕主任带领团队骨干刘婷教授、朱彬教授定期开设专家门诊、疑难病例查房、实时会诊、科研指导;消化内科主任蔺蓉教授团队手把手带教复杂四级高难度手术,指导危重症救治,推动市八医院消化内科完善肝病、胃肠、内镜、胆胰等亚专科体系建设。

    医院还引进超声医学科主任柏刚、儿科主任韩丽梅、肿瘤科主任张江洲、康复医学科主任张伟等一大批学科带头人。今年新引进的麻醉科负责人刘才华主任带领团队创新特色技术,以“连续骶管麻醉”解决了肛肠手术术后的镇痛难题,运用新药物实现“多模式镇痛”,还借助超声设备开展“可视化连续骶管麻醉”“无痛化纤维支气管镜”,大幅提升了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与精准性。

    ■ 医工交叉赋能

    联合打通成果转化路径

    今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武汉市第八医院正式签约,共建“消化与代谢系统疾病纳米医学与工程联合研究中心”。这项由江岸区“彼岸计划”催生的合作将高校纳米技术优势与医院临床场景深度绑定,联手在纳米药物制剂、纳米医疗器械、纳米诊疗检测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解决临床转化中的难题,让创新成果更快惠及百姓健康。

    目前,市八医院正在积极筹建总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江岸区医工交叉中试平台,探索“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路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年来,医院积极探索构建医企协同创新模式,科研教学成果突出:每年组织20余场高质量发展系列学术活动,通过远程教学举办百余场线上学习;挂牌成为“江汉大学教学医院”“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实践基地”;推选医院多名优秀教师成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多人获聘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术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导师、江汉大学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25年申报继续教育项目17项,新增3位学会主委;成功立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湖北省卫生健康科技项目;8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1项实现专利转化。

    ■ 服务暖心提质

    群众就医体验实现新升级

    5月30日上午,80岁的李奶奶独自来到武汉市第八医院就诊。一站式服务中心立即启动特殊群体全流程陪诊服务,贴心又专业的陪伴让老人感动不已。该中心成立于去年10月,为患者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务,今年5月又推出“特殊群体全流程陪诊服务”,帮助独居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患者实现从挂号、就诊、检查到取药“零障碍”。

    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全国三级医院“免陪照护病房”试点工作。去年底,市八医院就针对“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社会痛点,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医院实际,建立标准化免陪照护工作流程、培训专业医疗护理员团队。“免陪照护病房”服务模式目前已在肛肠疾病诊疗中心试点,专业医疗护理团队24小时全程照护,既让患者家属从繁重的陪护中解脱,又能保障患者获得连续性专业护理。

    居民兰女士因慢性病到某三甲医院治疗,又转到了离家更近的市八医院复查。接诊医生直接从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调取了她前几天做的血常规、血脂全套等检查结果作为诊治依据,节约了患者时间及费用。医院积极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提升了诊疗效率和群众就医体验。

    ————————

    “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流动到老百姓身边,是公立医院最根本的初心使命。”武汉市第八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邹枕玮认为,一家基层医院的特色化发展路径,既要有专科建设的锐度,更要有服务民生的温度。

    全力打造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为特色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武汉市第八医院正以“消化特色+”的创新实践,书写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基层答卷。

    撰文:赵梦昕 郭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