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崇杰村碾子湾村头,抗日烈士杜崇杰长眠于此。72岁的村民陈金国在此守护抗日英烈已有五十九载,从青葱少年到耄耋老者,这份跨越世纪的守望,源自一个跨越生死的承诺。
“那里葬着我的干儿子,你要照顾好他。”1966年秋,13岁的陈金国跪在奶奶韩氏病榻前,将奶奶的这句临终嘱托刻进骨子里。
时光回溯至1942年的烽火岁月,时任黄陂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五区区长的杜崇杰率部队分散住在柏叶山下老乡家中,因为相处和睦,这位20岁的年轻人认农妇韩氏为干娘。据《黄陂文史》记载,杜崇杰带领军民在当地开展游击斗争,1942年9月,杜崇杰与三名战士在碾子湾小石板桥桥头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小时候常听奶奶讲,杜崇杰和战士们经常帮乡亲挑水劈柴。”陈金国摩挲着纪念碑上的五角星回忆,1962年他随父亲返乡,跟着奶奶祭扫无名坟冢时,第一次“触摸”到那段悲壮历史。1966年,当地人民将烈士遗骸转移到小石板桥桥头,陈金国参与装殓烈士遗骸。烈士长眠的行政村被命名为“崇杰村”,这是黄陂区唯一一个以抗日烈士命名的行政村。
59年来,不论雨雪风霜,陈金国都不曾忘记清理墓碑;2009年心脏搭桥手术前夜,他将扫帚郑重交到儿子手中:“要是我不在了,你要继续。”
“当年奶奶守护的是革命火种,现在我守护的是精神传承。”陈金国抚摸着青石墓碑说,“小时候听奶奶说,‘杜崇杰中等身材,长相英俊’,可是烈士究竟长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我想知道烈士长啥样,这是我的心愿。”
2025年,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多次走访杜崇杰烈士的家乡黄冈市浠水县,拜访其族人,根据族谱记录中杜崇杰父亲杜树华的照片,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勾画出杜崇杰烈士的模拟画像。2025年6月11日,工作人员将打印好的杜崇杰烈士画像郑重贴于墓碑之上。看着画像中相貌英俊、目光坚毅的年轻面庞,守护了烈士59年的陈金国老人久久凝视,百感交集:“杜烈士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奉献了年轻的生命,我对他感到无比敬佩!”这一刻,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心愿终于得偿,老人心中对英烈的敬仰与思念有了最真切的寄托。
现任村支书陈春华介绍,老人不仅守护陵园,更守护着红色记忆。全村450多户人家,都知道陈金国义务守护烈士墓的事迹。
经过武汉市各级政府部门、驻村工作队的接力修缮,烈士墓于2021年扩建成“杜崇杰烈士陵园”,成为姚家集街道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革命教育的重要场所。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