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 毕业不仅是收获的庆典,也承载着成长的烦恼。近日,汉阳区德才小学以“花开有期 成长无限”为主题,开展了一场面向毕业生的特色心理健康活动。
一台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情景剧《毕业季的烦恼》,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毕业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与困惑。剧中引发广泛共鸣的焦点——“手机风波”,再现了毕业生小杰与父母因手机使用产生的激烈冲突。
深夜,沉浸于聊天的小杰被父母发现,辩解无效后手机被父亲强行没收,愤怒的小杰摔门而去,留下无奈的父母。这一幕刻画了毕业季亲子关系的普遍痛点:在学业压力、分离焦虑与青春期特质的交织下,日常小事极易成为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剧情在冲突后峰回路转。教室里,情绪低落的小杰在朋友关心时再次失控。此时,心理委员小琳及时介入,她建议小杰将烦恼写信投入心语信箱寻求“糖果姐姐”的帮助。与此同时,迷茫中的父母在老师的信息指引下,拨打了心理援助热线“心心语”,并采纳了专家写信沟通的建议。当小杰最终同时收到来自心理老师的回信和父母充满理解与爱的家书时,心结渐解,笑容重现。这场从冲突到沟通、从对抗到理解的转变,为在座家庭提供了情绪疏导与亲子沟通的生动示范。
情景剧后的研讨环节,德才小学教联体各校心理教师分享了校本经验。从德才小学的“糖果姐姐”信箱、运动释压,到玉龙小学的面团减压、蘑菇种植、彩虹计划,再到陈家咀小学的书法剪纸静心、八段锦解压,博雅小学、黄金口小学依据年段特点设计的情绪团辅课程,无不体现着校校有特色、师师有策略的共育合力。
(杨幸慈 杨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