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 武汉东昌仓贮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东昌)推出的一种粮仓防虫新技术,不仅可为万吨粮食减损30吨,还能省电2万到3万度。
近日,新洲区一座新建的现代化粮库内,两个集装箱大小的制氮设备通过地下管道连通了6栋房式仓和12个浅圆仓。秋季,随着新一轮充氮防虫开始,18万吨堆垛整齐的储粮将在密封膜里“屏住呼吸”,1个月近乎无氧的环境下不仅可“憋死”躲在粮堆的害虫,还能避免粮食因传统方法导致的水分流失而“被动减重”。
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常用于食品保鲜。在粮仓防虫中,传统高压制氮技术,不仅能耗高,还容易带走粮食保鲜所需的适当水分,造成重量损耗。武汉东昌另辟蹊径,找到了绿色又经济的方法。
武汉东昌高级工程师杨响介绍,公司研发的“双工制氮”设备,实现了常压运行、保湿制氮双重工效,相较传统高压制氮,每吨粮食可节约2度到3度电,基于水分稳定方面的减损可达粮食重量的千分之三,相当于万吨粮可减损30吨。
位于洪山区的武汉东昌成立于2003年,原本为烟草仓储行业提供储存解决方案。2019年,武汉东昌转向粮食储存行业,开始自主研发常压制氮设备。
“为此,公司组建了30余人的研发团队,仅设备中实现氮氧分离的‘筛子’选材,就调整了十几种。”武汉东昌董事长李翊玮回忆,2023年,经过上百次试验,产品终于研制“出炉”,公司还联合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优化了粮仓气密性涂料和常压充氮的调控工艺,一下子拿下了十几项专利。
“‘双工制氮’设备不仅能让氮气浓度在30小时内上升至98%以上,还保留住粮堆孔隙中既有的水分,30天杀虫周期内,每吨粮平均能耗不到1度电。”杨响说。
以一个装满8000吨粮食的密闭粮仓为例,空气被抽提到制氮设备中处理后,经循环系统又会被重新送入仓间。“看似平整的粮堆里,实际上有十几个传感器,仓库人员通过监测系统,就能实时掌握粮堆中氮气的含量。”杨响说。
上月,武汉东昌“双工制氮”新型装备入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3项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案例之一。“今年,武汉市新建、扩建的4个规模化粮库都安装上了公司的‘双工制氮’设备。”李翊玮介绍,上半年,武汉东昌已完成涵盖河南、安徽、福建、广东等地的6个中储粮直属库机械充氮气调防虫规模化验证,“还有20多个粮库绿色储粮设备配套项目正在设计方案”。
(栾嘉雯)
本版统筹:蒋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