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素养,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持续传递“让财富有温度”的品牌理念,今年以来,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积极行动,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从“新春护航”的温暖开篇,到“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的深入推进,再到“2025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的集中发力,以及“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的持续延伸,中信银行武汉分行将趣味元素巧妙融入金融教育,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广大群众的心田,尤其聚焦“老少新”等重点人群,全力提升社会公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能力,为构建安全、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 多场景精准宣传 风险防范深入人心
中信银行武汉分行辖内的52家网点,是金融知识宣传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一场场多渠道、广覆盖的宣传教育活动接连展开。走进营业网点,电子显示屏和跑马屏上,宣传标语不间断滚动播放,让身处网点的客户抬眼就能看到;辖内所有支行的横幅高挂,向过往行人传递着防范非法集资的重要信息;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送到群众手中,为大家揭开非法集资的神秘面纱。
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积极拓展宣传场景,走进社区、学校、商圈、企业、村湾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走近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等易上当受骗人群,围绕普及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三适当”原则、防范非法集资风险等内容开展宣传。
针对老年人,该行在网点、老年大学、社区中心、农村建立一批固定的金融教育场所,为老年客户提供稳定而便捷的学习环境,让金融教育唾手可得。针对青少年,在网点组织开展小小银行家、走进学校普及金融知识等活动;走进商圈开展游园会、沙盘游戏等互动活动,让孩子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了解金融知识。针对新市民,走进多家企业,讲解代理维权陷阱、套路贷骗局等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金融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诈骗等知识,提升了新市民的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意识。
■ 织密风险预警网,筑牢早防早处安全堤
在热闹的宣传活动中,中信银行武汉分行员工化身“金融宣传员”,把当下五花八门的常见套路和手段,条分缕析、详细讲解,揭示诈骗原理。
针对非法集资活动可能高发的县域、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和人群,各支行组织专人加强了风险排查力度。各支行对网点周边及人群密集场所进行了重点监控,严防非法集资活动向银行客户渗透。
针对那些打着“养老项目”幌子,专盯老年群体的不法分子,中信银行武汉分行对类似重点区域和人群进行了密切关注和排查,有效避免了此类案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对企业账户、员工行为的日常监测,确保早发现、早处置,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不法分子会根据不同人群的金融需求,量身打造骗局。对此,中信银行武汉分行见招拆招,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耐心讲解防范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金融知识。对于老年客户,着重剖析“养老诈骗”“红包诈骗”等常见手段,提醒他们不轻易转账、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对于年轻客户,则聚焦网络贷款诈骗、信用卡盗刷等风险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不要被眼前的诱惑冲昏头脑,理性消费、合理理财。
■ 对内严管强根基,对外协作聚合力
中信银行武汉分行深知内部管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防线,给员工戴上“紧箍咒”,严格规范员工行为,严禁员工以任何形式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为了提高员工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该行组织了多场专题培训,让员工在专家的指导下,识别金融业务中隐藏的“礁石”。同时,该行还设立了举报渠道,就像在银行内部架起了一座“监督桥”,鼓励员工和社会公众积极举报非法集资线索。全行上下形成了全员参与、共同防范的良好氛围,让非法集资活动无处遁形。
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不能单打独斗,中信银行武汉分行主动与公安、工商、银监等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协作,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形成防范非法金融的合力,提高了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力度和效率。
【以案说险】
案例一:
警惕AI网络培训陷阱
1月15日,一位老人独自来到中信银行武汉江夏支行,打算办理开户并转账业务。银行工作人员在与其沟通中,经再三询问了解到,老人此前在手机上刷到一条信息,内容宣称参加某AI课程培训,既能助力实现网红梦想,还能轻松赚钱,老人听闻后便动了心,决定报名参加并准备转账缴费。
所幸,银行工作人员凭借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迅速识别出这背后可能隐藏的诈骗风险,第一时间果断出手阻止了转账操作,成功帮助老人避免了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风险提示:
AI培训热潮中,不法分子利用中老年人好奇心理,以“新机遇AI课”“零基础入行”“打造网红账号”等广告为饵,诱导高价报名,骗取钱财。广大市民应高度警惕电信网络诈骗,不轻信陌生人的高额回报承诺,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立即与银行或警方联系。
案例二:
老人轻信“保费续费”短信险被骗
今年3月,李女士接到自称某保险公司的电话,称其“百万医疗保险”将到期,不取消会每月自动扣费2000元,并影响征信。李女士添加“客服”微信后,按要求下载远程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对方引导她登录手机银行索要验证码。因未收到验证码,李女士前往中信银行武汉滨江支行办理。工作人员再三询问后,识破骗局,耐心解释诈骗套路,李女士这才意识到险些上当受骗。
风险提示:
1.警惕“扣费威胁”话术:切勿轻信“自动扣费”“影响征信”等话术,保持冷静核实信息。
2.慎用屏幕共享功能:切勿与陌生人共享屏幕,避免泄露银行账户和验证码。
3.核实官方信息:通过保险公司官网或客服电话核实信息,勿轻信伪造文件。
4.保护验证码:银行验证码切勿透露,索要验证码的行为应立即终止并报警。
5.增强防诈意识:家人应多与老人沟通防诈知识,遇可疑情况及时求助银行或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