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防范非法集资更是守护百姓“钱袋子”的关键战役。众邦银行始终以“金融为民”为初心,深度融入武汉市防非工作大局,与政府、监管等相关部门紧密合作,扎实推进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协同共治、宣传教育、监测预警、风险排查和专项治理等工作,构建联防联控的“防火墙”和“立体网”,为区域金融安全筑起坚实屏障,共同守护千家万户的幸福美好生活。
■ 主动融入全市防非格局
构建协同共治新体系
面对非法金融活动网络化、隐蔽化的严峻挑战,众邦银行充分发挥“三强化一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起防范非法集资的立体化宣传网络,助力提升全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为全市金融机构“防非联盟”主要成员,众邦银行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强化资源整合,深度参与全市风险线索共享机制与异常交易监测平台建设,通过跨机构数据互通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度。强化阵地覆盖,该行重点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五进入”活动 ,在社区、学校、商圈、企业和农村设立宣教点,创新运用互动游戏、情景短剧、数字化展播等形式,将专业金融知识转化为市民易懂易用的“防非锦囊”。
与此同时,该行强化重点群体宣教,推荐的防非公益讲师成功入选“2025年武汉市防非宣传公益讲师”名录。防非公益讲师持续研发更新课程内容,联合普及金融知识宣传讲师团,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分层施教。针对老年群体设计“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陷阱解析”课程,通过真实案例揭露“以房养老”“高息理财”等常见骗局;为学生群体定制“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防范”专题,结合校园贷典型案例讲解危害与应对策略;面向新市民推出“投资理财风险识别”讲座,帮助其建立理性投资观念。
为实现宣教长效化,众邦银行与市公安经侦、司法、监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在全市社区、企业、机关单位设立常态化“金融安全微课堂”,定期举办案例巡讲与风险揭示活动,形成“教育一个人、影响一家人、辐射一片区”的群防群治效应。
■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防控体系
实现风险监测精准化
众邦银行90%以上业务线上开展,这一特色推动该行将最新科技手段深度应用于防非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起“高效率、高嗅觉、高精准”的线上风控体系,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该行自主研发的大数据风控系统、黑名单系统、账户监测系统等线上防非工具,可实现7×24小时实时监测,通过“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固化证据、判断趋势、及时干预”五大环节,形成全流程风险管控闭环,线上业务风控防范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该行建立了数据分析模型,借助大数据、交易反欺诈和数据仓库等金融科技能力,开展全量账户风险排查,分策略实施跟踪管理。根据网络新型犯罪特征,持续优化交易风险监测模型,动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风控策略与犯罪手段同步迭代。
在可疑异动资金监测预警等方面,众邦银行运用科技赋能,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智能技术增强风险识别能力,从系统层面为客户资金安全保驾护航。据统计,2025年以来,已累计为1000余户高风险客户提供增强认证服务。
■ 深入推进打击非法活动专项行动
共筑资金安全防护墙
为切实推动打非防非工作“出实招、见实效”,众邦银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强化重点攻关,开展了打击“黑灰产”专项行动、“断卡”行动等一系列举措,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金融活动发生,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守护百姓财产安全。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类新型的“黑灰产”乱象,主要表现为非法代理投诉组织以“债务重组”“减免结清”“修复征信”等为诱饵,通过批量炮制投诉模板、伪造虚假材料、教唆多头投诉等手段,逼迫金融机构违规减免债务,并从中收取高额手续费。这不仅导致个人权益严重受损,还破坏了金融秩序,甚至可能引发多重法律风险。
针对这类复杂且隐蔽的金融非法活动,众邦银行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合打击合作机制,实施专项整治;搭建刑事律师库,通过法律研判跨区域调查,打出法律、政策“组合拳”;联动法院建立快速诉讼机制。该行积极征集涉及其业务的“黑灰产”线索,对每一份线索做到“高效响应,全程护航”,实现1小时响应、48小时初核,重大线索同步移交公安、监管部门,并向线索提供者通报案件进展。
同时,众邦银行自主研发打造了“众智消保平台”,运用声纹识别、语义分析、关系图谱等前沿技术,构建“黑灰产”识别模型,从多个维度提升对非法行为的识别和拦截能力。
面对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众邦银行加强银警协作,安排专人进驻武汉电诈中心,携手联动反诈。通过获取电信运营商、街道等各渠道“断卡”行动相关通报情况,并将其运用于该行监控策略及配套制度中,形成了多方合作的强大合力,有效遏制了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充分发挥金融防非“前哨”作用。
从“防非轻骑兵”的旗帜飘扬在江城街巷,到公益讲师的声音响彻社区角落,再到科技风控的网络守护资金安全,到铁面重拳出击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众邦银行以务实的举措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持续筑牢经济金融安全防线。
未来,众邦银行将持续完善防范非法集资的工作机制和措施,为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众财产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呼吁广大公众增强风险意识,警惕非法集资和非法金融活动,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