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吕志海 吴红梅)6月20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咸宁市获悉,武汉大学已与咸宁市政府正式签约,共建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今年将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共计200名。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出台支持政策,成立研究院,开发运用场景,布局相关企业,武汉都市圈低空经济方兴未艾。
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表示,武汉大学与咸宁市校地合作积累深厚,双方共建了国内首个全野外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基地具备无人系统产品性能测试、竞赛交流、展示科普、实习培养等多方面功能,已形成校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规模效应。此次合作旨在发挥武大学科优势与赤壁空域资源,共建低空经济科创高地;打造全链条技术创新与测试验证场景,共育复合型领军人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共创产学研用示范区。
据悉,新成立的武汉大学—咸宁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今年将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共计200名,将聚焦低空环境三维建模与更新、低空飞行器通信网络、低空目标探测与实时监管、低空空域管理与调度、低空数字底座时空服务平台及低空生态应用等六大研究方向,依托咸宁中试谷赤壁基地的成熟场景,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该基地由李德仁院士团队牵头建设,已实现“空天地水”一体化测试功能,为低空经济研究提供实践支撑。
近年来,在武汉引领下,武汉都市圈各地锚定低空经济赛道,低空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武汉企业普宙科技已为全球100多个城市、多个行业的数千位客户提供了无人机解决方案;电鹰科技无人机广泛用于电力巡检、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飞流智能的“无人机巢”实现自动巡检,手握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在无人机产业,武汉的市场主体有200余家;全省无人机产业从业人员至少过万人,其中一半也在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