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政务服务创新更暖心

武汉经开区行政审批局
当好“店小二”优化营商环境

    武汉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一楼,工作人员在为市民办理业务。

    在武汉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家在阅读评标纪律,准备评审。

    一张张笑脸,一声声答疑,一次次帮办,赢得的是办事群众的由衷好评。在武汉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里,前来办事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带着诉求而来,携着笑容而去。

    这背后,是武汉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该局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和群众获得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能,以政务服务“软实力”构筑营商环境“硬支撑”。截至目前,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3万户,企业增速达14.93%。

    ■ 不对企业和办事群众说“不”

    “一案一策”畅通企业升级路

    “原本以为集团升级手续复杂、门槛高,没想到‘一案一策’服务全程网上办理就完成了。”近日,东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变更为“东研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经办人唐女士拿到崭新的营业执照时难掩激动。

    今年3月下旬,唐女士向企业登记窗口咨询企业名称变更事宜。该企业已满足控股3家以上企业法人的集团登记核心条件。然而,在系统申报时,因其历史形成的无行政区划名称特性,与现行登记系统规则产生冲突,变更受阻。

    “面对合理诉求,我们从不轻易说‘不’。”武汉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登记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室随即启动深度研判,确认企业实质条件完全符合法规要求,并联动省市场监管局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启“三级会诊”。经反复论证,最终获得特别通道审批,企业于5月21日成功更名,全程历时两月。

    东研集团的顺利升级,是区行政审批局深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该局始终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推动服务理念与实践革新。窗口人员从“办事员”升级为“政策解读者”和“问题终结者”,对合法诉求绝不轻易说“不”,致力于疏通堵点、破解难题,办好为民实事。

    同时,依托“全程网办”“电子营业执照”等数字化手段,高频登记事项实现“零跑动、零纸质”。通过“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模式整合多环节服务,企业办事从“找多个部门”变为“进一个窗口、办所有事项”。

    眼下,在武汉经开区政务中心,窗口集成改革成效显著,内资登记、税务,外资监管等业务实现“一厅通办”。以危险化学品许可为例,通过联办机制,申请材料从40项精简至15项,办理时限更是从35天压减至1个工作日。这些高效、便捷的服务举措,正持续为区域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为交易主体减负增效

    高效办成公共资源交易“一件事”

    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公共资源交易作为关键领域,关乎市场主体活力。武汉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积极探索创新,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打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6月24日上午,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3个评标项目正运用“远程异地与席位制”模式同步进行。身处本地不同评标室的专家通过云端连线,与异地评标专家“隔空协作”。此前的“线下面对面”变为“线上云相见”。

    “公平公正是招投标的生命线。”区行政审批局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远程异地与席位制”评标解决了地方专家资源不足、专业不均的难题,降低了异地评标成本和时间消耗,创造了更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为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该局主动提供“靠前服务”与“容缺受理服务”等。工作人员提前为项目业主宣讲政策、指导流程。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材料齐全但次要材料暂缺的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和“信用承诺”,允许办理进场登记,确保项目在交易中心不受阻、不延误。

    “从招标文件审查到挂网公告,只用了3天!这在过去至少需要10余天。”武汉车谷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首军旺见证了招投标流程的变迁。

    年初,该公司总投资约4亿元的沌口环线车城南路重点民生项目启动勘察设计招标。设计方案已定,但正式会议纪要尚在流转中。“若等所有文件齐备,招标将延迟。区交易中心在合法前提下为我们争取了宝贵时间,助力后续工作如期落地。”首军旺点赞。

    今年上半年,武汉经开区通过电子商城与框架协议采购平台完成的交易项目中,由中小微企业中标(或成交)的占比达79%,体现了政策支持力度和平台服务的普惠性。

    ■ “帮办代办服务中心”挂牌

    政务帮办暖到群众心坎上

    6月3日,武汉经开区政务大厅正式挂牌设立“帮办代办服务中心”。该中心聚焦企业和市民“办事难、多跑腿”痛点,提供全流程引导、政策咨询、材料预审及代办服务,提升了政务服务便利度和办事效率。

    “以前听说办证要找特定窗口,担心搞不清。现在有专人引导,省心多了!”6月23日,办理企业业务的市民张先生表示。旁边一位年长市民同样称赞:“年纪大了,看文件、填表格费劲。帮办专员解释清楚,帮着整理材料,很贴心。” 

    在工程建设领域,“帮办代办服务中心”推出“项目管家”机制,为重点项目配备专员,提供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程跟踪服务。

    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科创交流组团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得益于帮代办专员提前预审材料、指导优化流程,规避了评审细节问题。”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个总投资7.48亿元的重大项目,仅用6个工作日,就一次性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登记证、施工许可证等5个审批证件,较以往40余天的周期,效率提升80%以上。

    今年以来,区政务中心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暖心办”跃升。中心组建了“8+1”个高频事项窗口服务队伍,协助7个街道设立帮代办团队,覆盖税务、社保、医保、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等多领域,并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设立绿色通道,提供全程陪同、智能设备操作等帮扶。

    同时,为破解群众和企业办事“多头跑、反复跑”难题,实现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区政务中心推出不动产登记“户政联办”“工商联办”“公证继承联办”“婚姻登记联办”等,实现“两件事、一次办”。

    高效服务离不开数字支撑。当前,区行政审批局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水平,上线区级事项1660项,全程网办率达94.33%,120类电子证照实现“免提交”,109枚电子印章广泛应用。

    武汉经开区行政审批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民生服务事项政务公开,推进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助力市场主体“能办事、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王双双 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