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这三个概念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清晰的层次。好房子是安居的起点,四壁之内要能遮风挡雨;好小区关乎共享空间,绿化、安保、公共设施缺一不可;好社区,则要将个体的生活半径与城市肌理有机融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正重新定义现代人的生活品质。
试想一下,老旧社区改造后保留了原有的梧桐树和老建筑,还在步行范围内嵌入了社区食堂、便民诊所和口袋公园,在社区活动中心,墙上贴着“15分钟生活圈”示意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类便民设施的位置。城市规划的宏大叙事在此转化为可感知的日常生活——必须是好的生活,且近在咫尺。
生活圈的营造远不止硬件设施的布局。在上海淡水路完整社区,设计的巧思浸染着浓浓的人情味。街区议事厅永远向居民敞开大门,重视他们的需求;共享自习室提供给年轻人奋斗的空间,咖啡香弥漫,价格亲民;书香漂流站里总有好书在传递;母婴室、适儿化改造过街设施,照顾妇女儿童所需;为一楼老人打造“轮椅友好型花园”……浓浓邻里情在这里蔓延。
当城市规划者讨论“15分钟生活圈”时,数据表上列着服务设施覆盖率、步行可达性等指标。对居民而言,15分钟是时间概念,更是生活节奏,是“附近”的价值。
王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