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参考报记者李保金
接入气象、通信及地理信息等数据,部署低空空域态势监视与告警系统,集成低空空域管理、飞行服务、数据处理等多个功能,确保低空飞行“看得见、叫得着、能监管、能应急”……6月份以来,广东、湖北、天津等多省市上线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为低空经济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业界认为,未来,随着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的落地,将带动万亿级的低空经济“起飞”。
6月30日,湖北省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启动测试运行,平台由湖北省低空综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坚持全省“一张网”统筹布局,集成低空空域管理、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三大功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杜加懂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低空产业体系架构主要包含航空装备域、新型基础设施域、平台域和应用域。其中,平台域是发展低空产业的先决条件,平台按照功能可细化分为共性能力平台、空域管理平台、低空安全平台和应用赋能平台。”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也表示:“飞行器要飞起来,需要低空交通指挥网络平台和若干地面飞行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先行。”
正是意识到平台的重要性,已有多地上线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智慧大脑”。
6月12日,天津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上线。该平台作为统筹天津市飞行活动监管和服务、安全管理、低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将建立“天地一体”的低空空间三维数据中台;6月14日,具备同时保障5万架次低空飞行能力的江苏省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南京市交通集团开发建设、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负责管理运营,旨在为低空飞行安全、探索多场景应用提供坚实支撑。
此外,广西、济南、北京、无锡等多省市也都已上线或正在加快建设低空飞行服务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低空经济也吸引了政府产业基金等资金的追捧。北京、广州、武汉、苏州等多地都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各地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的总规模已超千亿元。
业界认为,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是支撑低空经济高效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但当前仍面临空域数据开放度不足、跨区域协同困难等多重挑战。
“当下,各个城市都在忙于建设各自的空中交通指挥平台和地面若干飞行服务平台,但建设主体不一样,使用的标准也不一样。”罗军认为,由于标准不一样、接口不一样,不可避免会出现城市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最终成为一座座“孤岛”的问题;同时,这也造成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浪费。
而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杜加懂认为:“低空经济目前还处于导入期,面临两大障碍:首先,低空空域开放度不足,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其次,在热门的低空城市管理、城市物流、外卖配送、飞行旅游等场景,受限于空域管理、设备成熟度、基础设施完善度等多维度影响,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性牵引力,对低空经济的整体拉动力不足。”
罗军称,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是必然趋势,应标准先行,促进全国一张网早规划、早布局、早推广。
也有机构认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已具备较好产业链基础。未来,随着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的落地,将带动万亿级低空经济“起飞”。
西南证券指出,国家战略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地方加速政策配套与资源倾斜,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先行,头部厂商订单加速落地,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态势渐显。
(刊载于7月7日《经济参考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