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中船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为同济大学建造的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在上海正式交付。
“同济”号是一艘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总长81.5米,型宽15米,型深6.9米,设计航速15节,续航力8000海里,载员45人,自持力35天,由中船集团旗下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研发设计,集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科考调查以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同济大学着力打造的“海上校区”。
交付后将用于同济大学海洋学科和其他单位的科学考察航次、海上工程施工任务以及学生海上实习等需求,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装备保障。
“同济”号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定位“移动智慧体”和“高性能实验室”,融合了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以及模块化设计,打造了完善的科考作业平台。
“同济”号将成为我国东海海域乃至全国科考调查与工程保障能力首屈一指的海洋级综合科考平台。
“同济”号外形设计灵感源于海洋地质“流动”与“沉积”的特点。通过层叠建筑、流线轮廓、大面积玻璃幕墙集成布局,一改传统船舶的粗犷工业风,打造出轻盈精致的现代建筑感。船艏大倾角的流线设计和船尾平台营造出度假酒店般的层次空间,共同诠释了温馨如家的“漂浮创新社区”理念。
参照国外对科考船级别的划分,海洋级科考船吨位一般在1000—3000吨之间,续航能力在6000—8000海里,自持力30—40天,具备较强的科考作业能力,有一定的深海大洋航行能力。
“‘同济’号与之前同吨位科考船相比,在实验室与作业甲板面积以及布局优化、多任务布局方式兼容等方面有了提升。”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拓守廷介绍,在2000吨级船舶平台基础上通过优化布局,实现了460平方米甲板作业区域、320平方米实验室区域、人均10.2平方米居住舱室以及总计一百多平方米的会议区、阶梯教室、休闲区、健身区等舱室,以较小的体量实现了3000吨级科考船的作业能力。
综合新华社、解放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