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武汉连发高温预警信号。城市如同一部构造复杂的机器,如何在高温下保持正常运转?武汉用实际行动作答。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武汉各处看到,各部门、各部位正积极行动,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生产生活平稳顺畅。高效“凉”策让城市实现“降温”,运行从容有序。
高温下,一边是“城市守护者”奔走忙碌、尽心尽责,一边是市民享受清凉、安然度夏。
■ 他们倾心守护
◎ 职能部门上门贴身服务
海尔车间每8秒下线一台空调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文汉 徐丹 陈永权 通讯员成晓东)7月15日上午,江汉区楚宝片建设工地上,机械轰鸣,工人往来穿梭。这里是全市重点城市更新项目,誉城集团九方公司正全力推进5栋住宅建设。
多措并举防暑降温,开足马力紧盯生产。记者在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和企业园区看到,处处呈现出项目建设“加速跑”、工业生产“机不停”的景象。
江汉区楚宝片建设工地上,5栋共计103层楼体已突破12层结构,钢筋、模板、混凝土、水电安装等工序齐头并进。
项目生产经理孙宏军介绍,项目部已严格执行高温限时作业规定,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高温时段暂停露天施工。与此同时,食用冰块、酸梅膏、桶装水等防暑降温物资已被送达一线,20台工地风扇持续送风。
16日,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海尔空调生产车间里,4条总装柔性生产线全速运转,机械臂精准作业,传送带高速流转,平均每8秒就有一台空调下线。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空调订单量同比上涨33%。”工厂负责人王雷指着实时数据屏介绍,该厂全员上岗。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健康,工厂将中央空调直吹每个工位,每天供应冰镇西瓜、酸梅汤等消暑物资,同时通过智能化排产系统将生产计划精确到小时。
记者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为贴身服务企业、加快项目建设,相关人员近期陆续走访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从招商、建设到投产运营的全要素保障。同时,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确保项目安全顺利推进、工业企业有序生产。
◎ 凌晨作业汗水湿透衣服
水电气供应“不断线”
长江日报讯(记者宋磊 通讯员谢铭辉 朱炜杰 龚雪玮)水电气的稳定供应直接关乎城市运转顺畅。连日来,在全市水电气生产供应一线,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在高温下加密巡查,确保供应“不断线”。
7月16日上午,余家头水厂机泵车间内,设备的轰鸣声与灼人的热浪交织。水厂运行工手持巡检仪穿梭在庞大的机组之间,紧盯着跳动的仪表盘,汗珠顺着额头滚落,工作服反复湿透、蒸干,留下层层盐渍。
“夏季供水高峰期,机泵的每一次稳定运转都关乎千家万户用水体验,不容丝毫疏忽。晴热天气里,我们集团日均供水量上升到360万吨,但各水厂生产运行正常,供水热线每天受理的工单均得到了及时处理。”供水生产调度大屏幕前,武汉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7月10日凌晨,国网武汉市江夏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带电作业,消除了10千伏神兴线3处跳线烧损隐患,避免了故障发生。
大桥供电服务站主任陈浩说:“我们选在凌晨作业是为了不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当日凌晨4时许,绝缘斗臂车缓缓升起,高空作业人员身穿密实的绝缘防护服,汗水很快浸透他们贴身的衣服。经过3个多小时作业,3处隐患全部被消除,线路恢复稳定运行。整个过程中,供区内居民用电未受影响。
15日上午8时,武汉市燃气集团黄浦管理站工作人员王飞带上工具,在骄阳下开始巡查总长60公里的管线。
王飞的任务是巡查施工可能导致的供气管线隐患。当他来到位于汉口竹叶山的地铁10号线施工现场时,地表温度已升至50℃。发现一处警示带破损,他及时予以更换,并转头叮嘱现场负责人:“机械动土之前必须人工探明管位。”
“夏季施工高峰期,安全这根弦松不得。”18年来,王飞已习惯在高温天气里日行万步,奔走在工地上,不放过任何供气隐患。
目前,武汉市燃气集团正在进一步加大夏季施工高峰期的管网巡查力度,增派巡查人员、加密巡查频次,确保城市燃气供应安全稳定。
◎ 地铁实时监控空调 公交车提前预冷
乘客全程凉爽舒适
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李丹 产启斗 黄妙妙)7月15日上午10时许,地铁7号线G78列车结束早高峰运营,返回野芷湖车辆段。列检工班班长张文和检修工王杨迅速登车,熟练地调出驾驶室控制终端。“天气这么热,空调一刻都不能出故障。”张文说。
“这段时间连续高温,我们建立了空调系统双重保障机制。”张文指着电子显示屏跳动的数字向记者介绍,列车司机和维修人员通过终端监测运营期间的空调状况;列车回库后,检修人员需调取列车空调运行日志,发现异常会立即排查。
10分钟后,张文和王杨转入客室检修流程。两人熟练地使用专用工具拆解、更换客室空调回风滤网。
此时,高压供电系统关闭,空调停止运行,车厢内温度迅速上升。一列列车共有24个客室空调回风滤网,两人持续作业60分钟,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张文说,运营人员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为了确保乘客拥有舒适凉爽的乘车体验。
7月15日上午8时,在汉口火车站公交枢纽站,411路驾驶员李军提前20分钟到岗。他快步登车后发动车辆,将空调温度调至24℃,冷风瞬间从车顶出风口吹出。
“现在是早高峰,乘客多。我提前10分钟给车厢降温,乘客们上车后能凉快些。”李军边说边拉起车厢窗帘。驾驶座旁的温度计显示,发车时车厢温度从刚开始的42℃降至26℃。
武汉市公交集团第七营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温天气里,公交车驾驶员均采取“提前预冷”措施,确保乘客清凉出行。
■ 我们安然度夏
◎ 水池摸鱼 吃瓜观影
小区嘉年华让居民清凉度夏
长江日报讯(记者冷靖华)“瞧!这是我的‘战利品’。”7月15日下午,在汉阳区碧桂园龙阳1号小区休闲广场水池里,7岁的王佳宜兴奋地向池边邻居展示自己抓到的小鱼。当日,该小区不少居民参加了物业公司举办的夏日嘉年华,清凉的水池摸鱼比赛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
活动现场,孩子们都沉浸在“水上乐园”带来的欢乐中:有的屏息凝神搜寻水下的目标,有的敏捷地伸手捕捉滑溜的小鱼,有的则变成了在水中扑腾的“大鱼”。加油声、欢笑声、水花声此起彼伏。
当晚7时,碧桂园生态城小区中央广场上人声鼎沸,居民们带着板凳提前“抢占”最佳位置,准备观看露天电影。物业工作人员则适时给孩子们送上清甜可口的冰镇西瓜解暑。
“看电影、吃西瓜、玩游戏,小区丰富的活动让我们忽略了暑热,心里感到很清凉。”小区居民黄先生说。
碧桂园物业工作人员介绍,融合了水池摸鱼、吃瓜观影的夏日嘉年华在湖北多个碧桂园小区同步开展。“我们希望通过活动丰富业主们的暑期生活,营造安全、欢乐、温情的小区氛围。”
◎ 洒水车洒出“降温层”
市民行走在林荫路很享受
长江日报讯(记者明眺生 陶常宁 通讯员谢卓维 孙姝 黄红波)“现在感觉凉快了不少,空气更清新了。”7月16日上午,洪山区珞狮路上,市民周先生步履轻快,舒心地感慨。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在洒水车上用高压水枪喷洒路面,其后的雾炮车喷出细密水雾,在空中形成“降温层”。“这样既能快速降低地表温度,又能压降灰尘。”一名环卫工人介绍。
据了解,洪山区城管部门已调配51辆洒水车投入降温作业,每天洒水频次增加到3至4轮。
炎炎夏日,城市街头浓荫不仅挡住了烈日的炙烤,也令市民眼睛舒爽。15日上午9时,在青山区建设一路,高大的法桐和水杉组成的双侧四排行道树形成一路绿荫。记者行走于这条“最美林荫路”,顿觉全身清凉。
“我每天经过这里都很享受,特别是夏天,仿佛进入一个清凉的世界。”老年市民李女士说,这条林荫路是她出门遛弯的必走道路,她和街坊都很有幸福感。
据悉,510米长的建设一路(和平大道—旅大街)种有234棵高大的行道树。经过多年养护,这一路段林荫覆盖率高达95%以上。有人用温度计实测发现,盛夏时节,这一路段内外气温相差6℃。
市园林和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林荫路长度达到3661公里,林荫覆盖率88.8%,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 空调凉风习习 绿豆汤免费
户外工作者爱心驿站里避暑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文汉)“快去那边的驿站,里面有空调,还有免费绿豆汤。”7月15日上午10时,环卫女工小刘呼叫同事前往长江新区武湖街道青龙社区户外工作者爱心驿站避暑。
原来,志愿者们正在爱心驿站里招呼户外工作者落座休息,并送上酸梅汤和冰冻绿豆汤。
这家爱心驿站占地40平方米,明亮的小房间很干净,空调吹出习习凉风。户外工作者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免费茶水、急救药品等暖心服务。
平时,青龙社区工作人员会邀请医生到爱心驿站为户外工作者义诊,传授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等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指导如何进行居家穴位按摩。
青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德欣介绍,爱心驿站里配备了防暑降温物资、酸梅膏、人丹、风油精、花露水、藿香正气液,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服务。每到中午,周边不少户外工作者来到这里避暑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