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育桃李 兴农业 富农民”

知识为犁铧培育新农人

    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党员走进自勇园艺专业合作社指导多肉植物种植。

    在东西湖区的自勇园艺专业合作社,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野课堂”正在进行。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的党员教师正手把手指导合作社员工操作手机支架、调试灯光,进行抖音直播带货。“以前只会埋头种,现在学会了吆喝卖,多亏了农教中心的专家们!”合作社负责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这生动的一幕,正是该中心“育桃李 兴农业 富农民”党建品牌落地生根的缩影。

    “育桃李 兴农业 富农民”九个字源自袁隆平院士对该中心的殷切期望,如今已成为中心党委引领发展的鲜明旗帜。中心党委负责人介绍,品牌的核心在于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红色基因深植农业职业教育沃土,通过创新构建“三带一联”,即党委带领支部、党员带动群众、党建带活团建、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民主党派的工作模式,将课堂从校园延伸到广袤田野,让知识技术真正转化为兴农富农的“金钥匙”。

    中心党建品牌活力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

    “五步法”精准育才。中心党委创新推出“培智+献策+搭桥+传技+赋能”人才培育模式。年均举办农技培训班40余期,覆盖新型职业农民近3000人次。电商专业改建195个现代化实训工位,师生深度融入“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真正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自勇园艺合作社的宣传推广和花草养护难题,就是在党员带领团员开展的“先锋行 破难题”活动中得到有效解决。

    “耕之队”情暖社区。近百名师生组成的“耕之队”志愿服务队,是中心服务基层的“红色名片”。他们深入对口社区,常态化开展“五送”行动——送技术、送文化、送温暖、送政策、送绿色,推动校社共建从“物理结合”升华为“化学反应”。

    “育桃李 兴农业 富农民”品牌建设,激活乡村人才振兴内生动力,人才“蓄水池”效应凸显:年均3000人次的高质量培训,为武汉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