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他让国产车规级芯片性能比肩国际

汽车电池待机时间可延长至两三个月

    王春来介绍玄武石公司获得的荣誉。

    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摄

    □ 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武仁轩

    近日,在第四届武汉大学生“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领奖台上,玄武石半导体(武汉)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春来博士手中的二等奖证书映照着他和创业团队成员们坚守国产车规级芯片的执着。他们聚焦先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致力让国产汽车芯片能耗更低,比肩国际一流。

    大赛的举办让王春来的“高耐压低功耗车规级芯片”项目从生产线走向聚光灯下,带来了持续增长的订单,为这家“年轻”企业注入强劲动能。

    ■ 以“英雄杯”大赛为桥

    硬核技术打开市场之门

    “我们的芯片实现超低功耗,能把待机功耗从50微安降到2微安,关断万用表后几乎测不出耗电量。这意味着汽车电池待机时间更长,比如从半个月延长到两三个月。”8月4日,在玄武石公司,王春来用通俗的语言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解技术突破。

    检测台上,20片米粒大小的黑色芯片排列整齐,正在接受严苛的检测,检测灯发出炫目的光芒。这些“高耐压低功耗车规级芯片”是王春来带领团队成员5年来努力的结晶。

    “英雄杯”大赛成为技术走向广阔市场的关键“桥梁”。“比赛期间,大赛组委会安排创业导师团队悉心指导,让我们的技术语言转化为市场能够理解的亮点特色。”王春来感慨地说,“我们获奖后,投资机构纷至沓来,东风、比亚迪等大型车企持续追加订单,陕汽重卡的合作也稳步推进。玄武石公司正凭借低功耗、高可靠性的硬核实力赢得市场认可。

    玄武石公司已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光谷瞪羚企业。“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楚材聚汉 共建支点’行动中获得各项政策帮扶,让团队能心无旁骛地攻技术、做产品,对发展前景信心倍增。”王春来坦言。

    ■ 深耕细分赛道

    成功量产30余款车规级芯片

    底气源于深厚的积累。王春来回忆,他刚结束海外深造回国时,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不足5%。他憋着一股劲,看准市场的空白,立下了“闯出一条路”的志向,要为中国汽车供应链安全尽一份力。“我从本科阶段开始就学这个专业,希望能有所作为。”

    经过在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担任技术总负责人的历练,王春来回到武汉创办了玄武石公司。他选择武汉,既有家乡情结的牵引,更有对创业生态的考量。“我的爱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合伙人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高校密集、人才荟萃,政府的服务效率不输于南方地区。”从公司注册到政策申报,江夏区和东湖高新区的“店小二式”服务让他印象深刻。

    当下,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呈爆发式增长,车用电源管理芯片需求激增。据行业预测,2026年,中国车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将达371亿元,而国产缺口正是机遇所在。

    王春来对记者说:“一辆车上的芯片使用量约为2000至3000片。我们深耕车规级芯片领域,重点突破其中30多款高耐压低功耗产品。”

    王春来带领团队成员深耕车规级芯片细分赛道,不断向更严格的性能指标发起“冲锋”。到2024年,公司终于攻克了从工艺选型到版图设计的全链条难题。仅一款超低功耗芯片就经历了数十次版图修改和电路迭代。由于不明原因的一项技术失误,团队成员们连续一周在实验室内攻关到深夜,直至解决问题。当研发出的芯片实现关断状态下耗电量小于1微安时,实验室内一片欢呼。这意味着该款芯片性能与国外大厂同类型车规级芯片水平相当。

    目前,玄武石公司有多款产品实现国产,并应用于多家知名车企。王春来介绍,公司成功量产30余款车规级芯片,并获得十余项发明专利。

    ■ 扎根武汉

    构建更大协作网络

    在武汉未来科技城的玄武石公司研发中心,王春来正带领团队调试新一代芯片。“这款超低功耗产品实现量产后,公司营业收入有望从2024年的2000万元跃升到3年后的8000万元。”他指着测试数据,眼中满是期待。

    目前,玄武石公司研发的车规级芯片已批量应用于比亚迪秦、唐车型组合仪表,单月供货量超过100万片。天使轮融资计划也在加紧推进中,将用于扩充团队、深化研发。

    依托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优势,玄武石公司正构建国产车规级芯片发展的协作网络。“一片芯片或许微小,但当万千片国产芯片汇聚,就能撑起汽车产业的‘中国芯’。”站在公司荣誉墙前,王春来的话语掷地有声。

    从降低汽车能耗到助力“双碳”目标,从服务本土车企到参与国际竞争,王春来和他的团队正乘着“楚材聚汉 共建支点”的东风,以武汉为起点,致力让国产汽车芯片的光芒照亮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