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个故事。2014年,英国经济史学博士海伦在整理祖辈收藏的一件苏格兰裙时,发现了裙褶处一张用缝线固定、写满文字的纸。从内容上看,是100年前一位叫戈万的女子写给战场未婚夫的信。
海伦通过进一步调查后,拼凑出戈万的身份:一位苏格兰裁缝女工,一战时在军需厂缝制军装。在一篇当时的罢工报道中,海伦还找到了戈万的名字——她曾为争取工人权益参与抗议。在海伦的努力下,最终联系上戈万的后人,还原了那段爱情故事:当戈万将情书缝进裙中时,她的未婚夫已牺牲于1915年的伊普尔战役,她在信中说,等爱人回来,就开一家裁缝铺。后来,这条承载着未竟之爱的裙子与情书,静静陈列于渥太华移民博物馆,展柜旁的说明牌上写着:“普通人的历史碎片,往往比帝王将相的故事更有力量。”海伦常在课堂上向学生提起这段往事,她说,历史不是课本上冰冷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留下来的一个又一个有温度的故事。
在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的《华北抗战记忆》系列中,我们同样读到那些鲜活的有着温度的故事,那些奋不顾身抗击侵略者的普通人,让抗日战争14年的历史从抽象概念还原为具体的人——他们有未完成的婚礼、有牵挂的亲人、有对平凡生活的渴望,他们的名字也许未被载入史册,但他们的选择与牺牲,成为托举民族脊梁的基石。
(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