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基层治理从“网格化”走向“多格合一”

    □ 李阳 赵刚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统筹协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城市治理环境的日趋复杂,网格化管理制度逐渐创新升级,“多格合一”(也称“多网合一”)应运而生。深入理解这一模式的内涵、价值和实践路径,对于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 “多格合一”是什么

    “多格合一”是指基于空间地理单元,通过统一网格划分标准,将党建、综治、城管、警务、民政、环保、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各类职能网格整合为综合网格,旨在实现网格资源的灵活配置和治理主体的高效协同。

    自2018年以来,中央多次发文推动“多格合一”,各地也因地制宜开展一系列探索实践。例如,武汉市以街道网格化系统为依托,全面整合基础网格、警务网格、综治网格等既有基层管理力量,推进人口、卫生、城管等数据在基层融合应用;深圳市罗湖区发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综合网格改革工作方案》,着力通过优化网格设置、畅通网格运行、配强网格力量、强化网格党建等举措开启新一轮基层治理综合网格改革;上海市出台《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 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的意见》,立足综合网格既充分接近基层又具有整合性的优势,将其打造为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实践单元。

    作为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实践的一个重要动向和趋势,“多格合一”是对传统网格化管理模式暴露出的职能分工碎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信息沟通不畅通等问题的回应与调适。在城市治理实践中,诸多职能部门都在基层划定并运作各自的网格系统。这些网格在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或空白,一方面容易出现协调不足、重复执法、反应迟缓等问题,另一方面也给社区向不同职能部门反映问题和请求支持带来不便。

    “多格合一”的提出,正是为了打破部门间割裂的网格管理,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治理框架,推动网格化管理从部门本位转向整体治理。通过“统一受理、分类处置、多元共治、闭环管理”等工作机制,大幅提升问题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此外,“多格合一”更加强调治理关口前移。网格党组织通过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常态化、全覆盖走访联系网格内的组织和个体,能够及时捕捉各类需求和问题,进而提前处置,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除了治理价值之外,“多格合一”还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相较于传统领域,以“两企三新”(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为主要构成的新兴领域具有分布零散、流动性强等特征,其党建工作容易出现覆盖盲区。而“多格合一”通过统一的网格划分,能够实现基层社会的无缝隙全覆盖,并确保每一个空间单元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在此基础上,党组织能够依托综合网格更加高效地开展组织建设、队伍管理、活动开展等各项党建工作。同时,党组织可以通过网格渠道实时了解新兴领域的动态和需求,从而提供精准服务,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 “多格合一”如何行动

    “多格合一”不是简单地对各职能网格进行物理合并,而是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深层次重构,体现了“整体效应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性原理。网格边界的统一只是“多格合一”的表征,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治理资源、治理力量和业务流程的融合。从各地实践来看,“多格合一”主要包含以下行动实践。

    一是党建引领。党的领导为“多格合一”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效弥补了传统网格化管理模式以行政逻辑为主导所存在的不足。首先,街道(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统筹协调和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避免治理过程中出现管理断层和协同障碍的情况。其次,以网格为单元,建立实体性的网格、片区或街区党组织,定期召开网格党建联席会议,搭建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和协商议事平台。再次,通过将党群服务阵地与综合网格的工作阵地、服务站点相融合,使其成为资源协调、矛盾调解和服务供给的综合载体。

    二是治理尺度重构。统一性是“多格合一”的核心特征。通过统一网格划分、统一人员配置、统一管理标准,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了协调一致的治理体系和全覆盖的治理单元。在现代城市中,需求的多样性和治理的复杂性要求对城市治理单元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效衔接。“多格合一”通过重构基层治理尺度,形成了更加灵活和扁平的治理结构。例如,上海市在“多格合一”的专门性文件中,明确指出发挥综合网格这一治理单元既无限接近基层又颇具整合可能的独特优势,从而有效解决街镇治理幅度较大、难以精细,居村层面工作拓展面不够、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

    三是跨部门和多主体协同。“多格合一”通过构建“一格多能”治理架构,实现“一个网格管到底”,有效推动了“三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问题的解决。且对于居委会等治理主体而言,“多格合一”可以显著减轻其治理负担,使其无需再将大量时间消耗在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上,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联系服务群众的核心工作中。此外,作为一个规模适当、主体多元、机制灵活的非行政化治理单元,综合网格能够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志愿者和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制度化平台,进而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四是数字平台支撑。依托“一网统管”等城市运行管理数字化平台,“多格合一”能够实现各类信息的统一采集与实时分析。网格内的治理问题、居民诉求、环境变化、安全隐患等各类信息通过自动采集和人工上报,及时传递至相关职能部门,确保各项问题得到快速处理。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比对,网格党组织和职能部门能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同时,平台化的管理方式也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条件,有效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避免了信息孤岛的现象。

    总体而言,“多格合一”并非网格化管理体系的颠覆性改革,而是对城市治理的创新调适。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持续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多格合一”等城市治理创新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保持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才能始终展现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实效性,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博士后,上海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