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拍30秒视频就能生成眼科报告

识别儿童斜视AI大模型准确率超医生

    长江日报讯(记者冯雪)近日,在武汉一所小学的临时检查室里,一场特别的“眼科检查”正在进行。孩子们排着队,好奇地轮流坐在仪器前,检查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进行一段30秒的视频拍摄:孩子按照要求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最后聚焦一个点。短短几秒后,一份关于孩子是否存在斜视、散光或曲率异常的初步评估报告就生成了。

    这背后,是武汉国创超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国创”)自主研发的垂类大模型——“国创眼科医疗大模型”。该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与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高效处理眼部动态图像数据,实现快速筛查与辅助诊断。

    “我们选择深耕垂类大模型,就是要让AI扎进土壤,解决行业具体痛点。”武汉国创总经理赵德亚说。赵德亚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3年放弃了国企工作,创立武汉国创,将目光锚定在垂类大模型与人工智能安全两大方向。

    “2到6岁是眼睛发育的关键期,小学阶段问题开始显现,早筛至关重要。”在眼科医疗领域,赵德亚和团队研发的这款眼科模型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更重要的是,它能进行早期初筛,让孩子们的眼睛问题尽早被发现。

    这一模型在偏远地区的应用价值更为明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连基础的OCT设备都没有,孩子眼睛出了问题,父母可能不在身边,极易错过黄金干预期。”赵德亚回忆起对口支援云南时的揪心场景。

    而眼科模型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赵德亚说,乡村医生只需用手机按照规范拍摄一段孩子眼睛的视频上传,模型就能快速给出初步诊断。一张正面照就可以做简单的斜视筛查,一段30秒的规范视频则能完成更精细的评估。

    目前,该模型已经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及多所学校进行试点,内测数据覆盖超6000人,暑假每家医院的周测试量超400人。

    实验数据显示,模型单图斜视识别准确率高达95%,超越了眼科住院医生的平均水平(81%—85%)。记者了解到,一款集成该识别能力的小程序即将上线,让更多孩子受益于这一成果。

    实际上,武汉国创的垂类大模型探索不止于医疗。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利用大模型解决传统监测方法存在的难题,如零件难以观测、故障种类多容易误检、野外摄像头部署条件差等;在生物医药领域,利用大模型技术处理CAR-T细胞疗法里复杂的多模态、长时间序列数据,让疗效预测变得更加精准,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科技利器。

    赵德亚说,公司成立不到两年,今年营收相比去年已经翻倍。“我们将拓展全国市场,目前已经有不少外地的客户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