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武汉献血次数最多

“热血大叔”杭建权,好样的!

    8月12日上午,杭建权在武汉血液中心无偿献血。

    通讯员肖莉娇 摄

    □ 长江日报记者杨娟娟 通讯员肖莉娇

    8月12日上午,江汉区河道堤防管理所58岁的管理员杭建权像往常一样走进武汉血液中心,捐献2个治疗剂量计400毫升血小板。至此,他累计无偿献血400次,成为全市无偿献血次数最多的人。

    ■ 一次意外

    触发30年“献血长跑”

    1995年,杭建权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东湖跳水时不慎摔伤头部,顿时鲜血直流。同伴为他担心时,他却由此联想到了重病患者——若他们生死关头等不到“救命血”,该有多么绝望。这个朴素的念头让他第一次萌生了无偿献血的想法。

    1995年5月11日,杭建权第一次挽袖无偿献血。1997年7月16日,单位组织团体无偿献血活动,他再次报名参加。杭建权坦言,当时,他对无偿献血的认知还很模糊,只觉得“既然血液能再生,献出去又能救人,何乐而不为呢?”

    真正让杭建权坚定无偿献血信念的,是来自“江城第一热血家庭”郭珍玲的鼓励。郭珍玲一家三口都是固定无偿献血者,她和丈夫刘源一直坚持献血到退休,儿子刘明明目前已献血249次。

    2005年,杭建权与郭珍玲在汉口龙王庙水域冬泳时相识,攀谈中得知双方都是无偿献血志愿者,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看到杭建权身体条件这么好,郭珍玲便鼓励他坚持无偿献血,并推荐他参加无偿成分献血。这种献血方式间隔期短,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2005年6月21日,郭老师带我去捐献了第一份成分血。”杭建权回忆,在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他见到了很多固定成分献血者,其中有不少大学生。“大家都能长期坚持,我也没问题。”在郭珍玲的带动下,杭建权加入了定期捐献血小板的行列。

    ■ 坚守初心

    400次奔赴“生命之约”

    2005年至今,杭建权坚持每月无偿献血一至两次。即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也未中断过献血。2016年7月,武汉遭遇特大洪水。作为江汉区河道堤防管理所管理员,杭建权值守龙王庙江段大堤,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到了献血的日子,他依然准时出现在武汉血液中心。献完血后,他顾不上多休息便返回大堤。

    “防汛不能等,救人也不能等。”当被问及为何能“雷打不动”地坚持献血时,杭建权坦言,“只要你把救人这件事情放在第一位,就能合理安排好时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截至目前,杭建权累计捐献全血2次,共400毫升;累计捐献成分血398次,共679个治疗剂量。

    “建权,好样的!”8月12日,70多岁的郭珍玲特地赶到武汉血液中心,见证属于杭建权的“光荣时刻”。看着这个被自己“领进门”的后辈如今成为武汉的热血榜样,郭珍玲打心底里感到骄傲。现场,他们相视一笑,眼中满是默契。

    “完成第400次献血对我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杭建权说,他两年后年满60周岁,将达到我国法定最高献血年限,但他从未给自己设限。“即便以后不能献血了,我也会继续从事志愿者工作,为无偿献血事业出一份力。”

    杭建权说,无偿献血事业需要年轻一代传承下去。他希望年轻人都能到武汉血液中心看一看,这会帮助大家真正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