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江汉区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街巷深处护航生命 锻造基层医疗名片

    江汉区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上门服务,居民竖起大拇指点赞。

    在城市跳动的脉搏里,基层医疗机构如同坚韧的毛细血管,默默守护着居民的健康。江汉区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防融合”为创新引擎,以“e护到家”为延伸臂膀,以无界的温情为纽带,将基层阵地锻造成守护万家安康的港湾。

    ■ 五分钟生死时速淬炼健康利剑

    融合锻造“全专”守门人

    今年2月,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让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名字传遍全国,一名一岁女婴因吃馒头窒息,面色青紫,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之际,家庭医生张芳如离弦之箭般冲向患儿。托举、环抱、精准顶压,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她手中化作与死神搏斗的利剑。时间在屏息中凝固,每一秒都重若千钧。短短五分钟的生死拉锯,当那声微弱的啼哭重新响起,张芳将脱离险境的孩子紧抱怀中、温柔安抚的身影瞬间定格,成为“医者父母心”最动人的注脚。这场教科书般的急救,其背后燃烧的,正是张芳多年来精心耕耘、推动“医防深度融合”所积累的磅礴力量。

    作为分管基本公卫的负责人,张芳敏锐洞察到传统公共卫生与临床医疗之间的融合空间。她提出实施全员轮岗培训,将高血压、糖尿病筛查与管理等核心技能注入每一位团队成员,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公卫人员的血脉中。深度融合,能力聚合,护士不再是单一的操作者,更精于伤口换药、管道护理、糖尿病足专业照护乃至康复理疗。医生则兼具公卫视野,成为能防能治的“全专结合”多面手。这些能力的触角,随创新的“e护到家”服务,借力数字化平台与美团等渠道,穿透社区边界,延伸至千家万户。与三甲医院紧密联动,让专业的伤口护理、管道维护、上门导尿等延伸服务,精准直达居民身边。

    从设立慢阻肺防治站、组建专业团队,到开设中医减重门诊,从为参加65岁以上体检的老人奉上热乎早餐,到雨天悄然递出的一把伞,服务的边界在温情与创新中不断拓展。

    ■ 风雨无阻践行精诚护理

    温情守护筑起“心”的依靠

    社区健康的坚固堤坝,离不开护理团队那盏无论昼夜寒暑、始终提灯而行的温暖灯火。江汉区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士长何先凤的职责清单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居民最真实、最急迫的健康需求:上门换药、留置导尿、鼻饲护理、术后拆线、管道维护……这些看似琐碎却性命攸关的照护,是她与团队风雨无阻的日常征程。

    何先凤的身影常常穿梭在社区的楼宇巷陌。86岁的林爷爷身患多种慢性病长期卧床,一次意外烫伤导致右脚踝严重感染,经过医院植皮手术康复回家后,伤口黑痂覆盖下脓液渗出。家属通过“互联网+e护到家”平台发出求助。何先凤带领护理出诊小组迅速响应,评估伤口后制定了科学细致的换药方案。此后的半年里,无论寒暑,何先凤团队风雨无阻,一次次上门,一丝不苟地清创、换药、观察。面对复杂的伤口,她们手法精准轻柔,用专业减轻老人的痛苦。 

    当看到林爷爷的伤口逐渐缩小、皮肤慢慢合拢,家属焦虑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何先凤不仅是“医防融合”和“e护到家”等创新服务的坚定践行者,更是护理团队的管理者。她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将中心的承诺转化为一次次温暖的上门访视,将专业护理技能转化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安全感,无声地加固着居民对“家门口”健康守护的信任基石。

    (文/侯蓉江 高晖 余丹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