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攀高争先当龙头

    (上接第一版)

    最快年底,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实现1小时通勤。得益1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速圈加速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周边,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周边,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周边”成为现实,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建强通道,补齐的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短板。随着获批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武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完成布局,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这意味着,武汉正实现从“物流枢纽”到“枢纽经济”的关键转型。

    过去,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国汽车,从下单到交付一般需要3个月时间。如今依托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的海外渠道,交付时间可以缩短15天至25天。

    包括长江汽车在内的重点供应链平台,在武汉聚焦发力,链接全球资源。

    湖北纺织服装“大脑”华纺链这一线上交易平台,以汉口北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为依托,具备辐射全国的能力。华纺链围绕“原料+面料+成衣”等业务场景,为纺织服装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智慧生产、智能交易、供应链融资等综合服务。到今年初,上链企业超过1万家,使用咨询业务企业超过10万家,总体交易规模超过100亿元。

    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武汉全面提升要素资源整合创新和配置能力。

    对照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的要求,武汉正努力实现交通枢纽、科技枢纽、产业枢纽、文化枢纽、生态枢纽等能级的协同跃升。

    ■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武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美丽武汉建设,让一江碧水向东流。

    今年上半年,“江城蓝”与“沿江绿”交织成夏日底色。

    天更蓝,1至7月空气质量优良率比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增加12天;

    水更清,长江武汉段水质已连续5年稳定保持Ⅱ类。

    生态之美,不止于蓝天碧水,更在于化绿为金。

    在位于武昌的中碳登大厦3楼登记结算大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国碳市场的交易行情。这里,是全国碳市场的“总账本”,承担账户注册、配额分配、资金清结算等工作。

    运行4年来,这里已吸引260家涉碳机构和企业“择邻而聚”,带动各类金融要素向长江中游城市群集聚,绿色资源变资产。

    如今,全国碳市场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武碳江湖”的注册用户已从3万增长到170万,低碳正成为“绿色生产力”。

    “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瞄准目标,武汉乘势而上,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今年春晚,分会场的舞台设在武汉,长江两岸灯火辉煌,烟花与歌声交织成一幅热烈的画卷。春晚结束后,“跟着春晚游武汉”火爆出圈,江汉路步行街和吉庆民俗街的人潮如涌动的江水,从白天延续到深夜。

    最新数据显示,武汉稳坐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夜游长江”客流量创下历史新高。5月21日,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举行,武汉向世界发出邀约。

    数据见证热度:上半年,武汉接待游客2.05亿人次,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1665.14亿元,同比增长8.1%。文旅市场“烟火气”持续升腾。

    “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武汉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攀高争先,是武汉的姿态;当好龙头,是武汉的担当。这座城市坚定不移在总书记指引的航向上奋发进取,正以更强的创新策源力、更优的产业竞争力、更足的绿色含量、更美的城市气质,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