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万市民福祉为念,坚守保障民生的初心,让“病有所医”的承诺落地生根,为城市发展筑牢健康基石,为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贡献医保力量。
————————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保障“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享有高品质医疗保障。
武汉医保正以“为民保障”为经、“服务大局”为纬,双轮并驱、全速向前,在守护民生温度中筑牢发展根基,在融入城市脉动中彰显担当力度,以实干之姿驱动医保事业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武汉篇章。
■ 服务发展大局 赋能医药产业创新
新年伊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顺利用上进口原研药“德曲妥珠单抗”的59岁乳腺癌患者宋长英(化名),长舒了一口气。“过去这款药一支将近7000元,一年需花费三四十万元”,尽管效果不错,但高昂的价格让一直以务农为生的宋长英难以承受。
今年1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武汉落地实施,这款药品降价纳入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武汉医保给我报销后,个人只需付1000多元,负担减轻太多了”。
患者的获得感,源于武汉医保政策的精准发力。为提升创新药品可及性,武汉对国家谈判药品报销给予政策倾斜,在减轻参保人经济负担的同时,有效增强了患者用药意愿。更值得关注的是,为打通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最后一公里”,让参保患者真正实现“买得到、用得上、报得了”,武汉市医保部门主动搭建起医保、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三方面对面的互动平台,为供需双方开辟高效沟通渠道,让全市参保人第一时间享受到政策红利。
“武汉市医保部门搭建的三方交流平台,不仅推动了本地创新药品价值的充分释放,更助力形成了以谈判药品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湖北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多方联动模式将显著提升武汉医药行业的整体活跃度与竞争力。
而在支持医疗创新的道路上,武汉医保的布局不止于此。针对本土生物医药企业,武汉积极鼓励其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品申报国家医保目录,通过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在最新版目录中,健民药业已有2款创新药成功入选。企业负责人坦言,创新药及时纳入医保,不仅帮助企业快速打开市场,更释放出清晰的政策信号——医保对创新的支持将吸引更多资本、人才向行业集聚,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持续提升武汉医药产业的创新能级。
对前沿医疗技术的转化应用,武汉市医保部门同样给予大力支持。今年6月,在制定脑机接口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基础上,武汉率先在全国成立首个脑机接口医保数据研究中心,在脑机接口医保政策与实践上先行探索。
■ 回应民生之盼 托起“一老一小”
“一老一小”,关乎全市百万家庭的福祉。武汉市医保部门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探索“一老一小”服务新模式,织密“一老一小”医疗保障网,构建“朝夕美好”。
今年以来,武汉市陆续出台多项积极支持生育的政策,让参保群众切实感受到实惠。“医保政策越来越好,圆了我的妈妈梦,也减轻了家庭费用负担。”武汉市参保女职工朱雅莹(化名)深有感触。自今年5月起,她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进行取卵、胚胎培养等辅助生殖治疗,截至目前,共产生医疗费用近8000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5100多元。除了取卵术等8项辅助生殖项目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武汉还全面提升了生育相关报销水平,为有生育需求的家庭提供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武汉医保适老化服务也在不断升级。“刷脸支付真是太方便了!不仅大大缩短了支付排队时间,还解决了我们忘带医保卡、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等困扰。”近日,72岁的武汉市民王守志(化名)因急性肺炎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3天,其间体验了仅凭“刷脸”就能完成挂号、缴费、费用清单打印等医保全流程操作。出院时,老人还享受到“床旁”医保结算服务。医护人员告诉他,亲属还可直接关联其医保账户代为“刷脸”,办理挂号、缴费、医保结算等业务;已开通医保个人账户共济绑定的家庭,还能使用家庭成员医保个人账户余额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此外,武汉市医保部门以方便老年人为重点,不断优化经办服务流程。在“网上办、掌上办”基础上,实现医保政务服务“全市通办”,28个便民事项可就近“自助办”;积极推动住院免陪护服务落地,引导护理资源优化配置;持续落实跨省异地就医政策,方便随迁老年人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同时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期照护问题,让医保服务更贴心、更暖心。
■ 坚决打击“欺诈骗保” 筑牢安全防线
“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让老百姓可感可及。”在武汉,这一要求正转化为守护医保基金安全的具体实践——自今年起,武汉聚焦医保基金监管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监管应用,以硬核举措筑牢群众“救命钱”的安全防线。
为斩断倒卖、套刷、串换药品等欺诈骗保行为的流通链条,武汉打出精准监管“组合拳”:明确定点零售药店从6月1日起、定点医疗机构从7月1日起,全面实现药品追溯码“应扫尽扫、依码结算”。这一机制通过药品追溯码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为医保基金支付安全和群众用药安全加上了一道智能“防护锁”。目前,全市定点医药机构采集上传的药品信息已全部汇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药品入库、销售时间、购药人等信息全程留痕、清晰可溯,实现药品销售全流程透明化监管。
专项整治成效显著。截至6月底,全市检查发现问题机构3623家,完成整改3532个,整改率达97.5%;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问题线索294条。同时,武汉联动卫健、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托协作机制深入开展“四清行动”,专项核查药师“挂证”线索,重点检查血液透析、中医医疗机构等领域,持续保持打击医保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
数智化监管能力持续升级。当前,武汉市正加快推进“医保反欺诈大数据应用”国家试点建设,已构建5大类23项基线指标,建立销售回流药、倒卖药品等13个子模型,以科技赋能提升监管精准度,让欺诈骗保行为无处遁形。
■ 升级医保服务 推进“就近办、高效办”
“还没出院,二宝的医保就办妥了!”8月初,武汉市民李珍(化名)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顺利分娩。回想起为第一个孩子办理医保时,需要在各个部门来回奔波办手续,李珍表示,“人都快累散架了”。
这种变化得益于从去年起,武汉市医保部门推进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现在在武汉,凭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在医院就能为新生儿办理医保参保,而且新生儿在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还可即时结算,“新生儿医保从参保到待遇享受无缝衔接”。
目前,武汉市23家设产科的定点医疗机构已实现新生儿出生医保“落地即保”。试点以来,武汉市已为超过700名新生儿提供医保落地参保服务。
近日,武汉锂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后勤部女职工小田上月刚分娩,公司经办就给她转发了生育津贴“即申即办”告知书和申办流程通知。她打开手机登录App,按照提示操作,几分钟后便申请成功。3天后,生育津贴顺利到账。“为这项便民措施点赞,省去了来回奔波的烦恼”。
今年4月起,我市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参保女职工个人账户,不仅省去以往交材料、找签字、等审批等多个环节,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办理,确保参保女职工方便、快捷享受政策红利。
■ 推进区域协同 医保服务公平可及
“原本以为在武汉看病,得准备一大堆材料拿回黄石报销,没想到这次出院时医保直接就结算了,太方便了!”72岁的黄石市民崔彬(化名)在武汉市普仁医院办理出院手续时,难掩内心的喜悦。据了解,崔彬来武汉不到一年,目前正在女儿家陪伴外孙。前不久,因突发胆结石住进了医院,真切体验到武汉都市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便捷。
崔彬的经历,只是武汉都市圈医保服务变革的一个缩影。当下,一场以武汉为核心引领的政务服务深刻变革,正在武汉都市圈如火如荼地推进。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武汉携手鄂州、黄石、黄冈等兄弟城市,全力打造“一圈通办”医保服务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为都市圈企业和群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更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湖北省支点建设进程中扮演着关键推动角色。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武汉丰富的医疗资源,长期以来吸引着周边城市居民前来就医。为了让都市圈居民能更便捷地享受武汉优质医疗服务,武汉市医保部门大力推进定点医药机构异地就医服务全覆盖。如今,都市圈参保人在武汉相关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能够享受到与参保地毫无差别的医保服务,真正实现了就医“零障碍”。
同时,武汉都市圈加速推进医保公共服务同城化进程。居民参保、异地就医等24项高频服务,已实现圈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统一规范的流程,让医保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以往繁琐的手续和地域限制被彻底打破,医保服务体系愈发完善。
武汉市医保部门还大力推进都市圈内“双通道”药品审批结果互认、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互评互认。这一举措打破了城市间的服务壁垒,构建起“一地”通办的便捷格局,武汉以“一城引领”的担当,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让武汉优质医疗资源在都市圈加速流动共享,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医保服务,这是武汉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未来,武汉将持续完善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医保服务能级与标准引领力,推动医疗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进一步深化医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区域联动发展中收获更多实惠,为湖北支点建设贡献关键力量,助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