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用自己的方式玩热“汉超”

    8月24日,汉超江汉区代表队对长江新区代表队的比赛在塔子湖体育中心足球场举行,赛场内外观众欢呼声不断,为心仪球队助威加油。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8月24日晚,汉超江夏区代表队对阵汉阳区代表队,双方在90分钟比赛中1∶1战平,随后进行点球大战。图为比赛中双方队员拼抢。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足球地方联赛的风越刮越猛,“苏超”“赣超”“川超”相继开踢,武汉人也迎来自己的“草根”大戏——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汉超”)。

    长江与汉江在武汉交汇,将这座城市一分为三——汉口、汉阳、武昌,汉超也巧妙地将16支城区队分为大汉口、大汉阳、大武昌三大赛区,开启“三镇演义”;作为坐拥90所高等院校和160余万在校生的“大学之城”,武汉还创新推出8支高校代表队系列比赛,将从8月中旬持续至11月上旬。

    ■ 抢票拼手速,看台扇子版“人浪”一浪接一浪

    先说氛围。

    揭幕战有46780位观众进场,第一轮比赛各赛区场均上座率达85%。要知道,这可是三伏天的武汉。记者在球场看台区看到,几乎每人都拿着扇子,大家边喊“加油”边摇扇子,翻飞的扇面整整齐齐,一浪接着一浪,仿佛扇子版“人浪”。

    不少人定闹钟、拼手速,抢到票还要发到社交平台“显摆”;不少没抢到的,还会跑到球场外围,隔着铁丝网一起欢呼。

    ■ 足球明星齐上阵,教练顾问不在话下

    再说看点。    

    “汉超”联赛中,60%的球员有足球职业或专业背景;95%的球员,受过校园足球或体校训练,所以基本场场有得看。

    “汉超”的明星含量也不低。东西湖区,请出原男足国家队队长蒿俊闵录制视频助威;汉阳区,邀请前国少及国青主教练郑雄担任总顾问,前三镇足球俱乐部球员曹国栋担任主帅,女足国脚王霜担任助理教练。

    段子当然少不了。赛前就有大量媒体和网友喊话,明晚开打!赢了就是武汉市中心?在第二轮对阵汉阳队的江夏队球迷则回应,“自三国起你们江北就没赢过,这次(江夏)继续火烧连营!”

    光谷所在地东湖高新区则更加直接:“GDP第一,比赛也是第一”。

    面对武昌队,东湖高新区更放出豪言:“本周六加菜:吃定武昌鱼。”

    ■ 这不仅是属于武汉的热闹,更是一点点照亮中国足球的微光

    近年来火爆出圈的武汉“和平鸟”——“蒜鸟”(武汉方言,意为算了)在“汉超”的出场率也极高,只不过,与常见的“算了算了,都不容易”不同,这次大家喊的是“算了算了,你踢不赢我的!!!”有人调侃:“这不就是模仿‘苏超’吗?”小编想说“汉超”不是为了蹭热度、比热度,而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足球的乐趣,足球文化的培育与发展,靠的不是几场豪门俱乐部的比赛,而是靠一座座城市和一个个普通人的热爱与投入,在今夏足球旋风的吸引下,越来越多原本不看球的人也愿意在炎热的夏天,抢票进场、喊到冒汗。这不仅是属于武汉的热闹,更是一点点照亮中国足球的微光。

    武汉足球底蕴深厚。足球自清末传入武汉以来,百余年来从未断档;2022年,武汉三镇足球俱乐部登顶中超;同年,武汉车谷江大女足,也举起女超联赛冠军奖杯。武汉成为中国职业足球史上,首个在同一个赛季上演男女足“一城双冠”的城市。

    武汉的校园足球更是根深叶茂。在500多所足球特色学校里,班级有球队,年级有比赛,校校有代表队。这里培养出蒿俊闵、王霜、姚伟等国脚,也让姜晨璟、杜健群、罗泺等“00后”新星崭露头角。所以,“汉超”不只是娱乐,它还承接着这座城市的足球传统。

    ■ “去看球是假,顺便逛吃是真”

    除赛事以外,百万元体育消费券在线上线下多轮派发。武昌、汉口、汉阳三个赛区,同步开展“来一脚、凑热闹”,“汉超”美食生活荟吸引涵盖文创、美食、家电、汽车等产品的300余家企业布展。据组委会介绍,“汉超”及配套活动截至目前已吸引约10万群众,拉动消费近3000万元。

    各区也趁机玩起“花式带货”。江夏区邀请对手到梁子湖品尝蟹肥丸香,车企聚集的经开区喊话让对手“比赛完了,开辆车回去”,江汉区则亮出美食地图,邀请观众吃完宵夜再回家。

    球场里踢的是输赢,球场外拼的却是烟火气和地域名片,这波操作,让“汉超”变成了足球+美食+文旅的联动。有人说,“去看球是假,顺便逛吃是真”,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武汉人正用自己的方式把“汉超”玩热。

    话说回来,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本就不该只是90分钟的比赛,它可以走进更多人的心里,激发更多热爱与力量。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