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AI“穿上”白大褂 胃早癌识别率90%以上

    (上接第一版)

    据楚精灵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正与于红刚教授团队密切合作,并与病理科、妇科、麻醉科进行技术对接,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打造全科AI助手。

    武汉兰丁推出人工智能模型,精准定位宫颈癌细胞;中旗生物的心电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自动汇总计算生成检查图表;推想医疗完成了包括肺结节、肺炎在内的多款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和迭代……记者采访中发现,武汉AI医疗器械已形成规模化应用生态,医学影像是AI落地应用最成熟、最广泛的领域。

    ■ 医患谈话刚结束

    AI语音电子病历自动生成

    10秒生成检查报告、不到1分钟完成一份门诊病历、动动手指就能精准匹配到专家……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将AI应用到医疗服务中,武汉多家三级医院都完成了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不知道挂哪个科室、看不懂检查报告、医生问诊时间短等患者经常遇到的就诊问题,都有了新的解法。

    “DeepSeek依托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从海量医疗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并生成循证医学建议,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武汉市第一医院是最早一批应用DeepSeek大模型的医院。该院信息中心主任介绍,模型不连接外网,采用的数据都来自医院内网,能防止患者信息泄露,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风险。

    上周,一位甲状腺肿瘤术后患者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复诊,副主任医师楚慧敏打开AI语音病历系统,与患者的谈话刚刚完成,电脑屏幕上就已经自动生成电子病历,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相关检查结果等信息精准规范。

    据了解,AI语音病历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大大压缩了病历录入和书写时间,可帮助医生平均每日节省约2.8小时;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对海量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实时质量反馈及改进建议。该系统在门诊应用后,医院病历质控合格率提升至99%。

    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大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头部医院,还通过与AI公司合作,开发专科AI医生模型,为医生诊疗提供助力。此外,AI还应用到医院患者服务、科研、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提高了医院管理运行效率,构建更加智慧、高效的医疗体系。

    ■ “AI化学家”上岗

    新药实验周期从3周缩至几小时

    在生物医疗企业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赛道。在武汉,“AI化学家”上岗带来的效率革命,正推动武汉加速成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上周,人福医药研究院的肺癌药研发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将分子式上传至AI设计平台,不到1分钟就收到数条合成路线,效率比过去提升了一倍以上。人福医药研究院人工智能辅助制药平台负责人透露,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需要评估的化合物可能成千上万个,通常需要接近两年的时间。但是应用了AI工具,可以缩短到一年。

    这个高效的“AI化学家”,正是位于光谷生物城的武汉智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药研发有多个环节,其中,化合物合成是最费时的环节之一。”公司总裁夏宁告诉记者,一位成熟的化学家设计一条合成路线,通常需要2个小时以上。而通过“AI化学家”,5分钟就能给出最优的合成路线。一天可以做上千个反应,比起人工,效率提升20倍到40倍。

    据了解,智化科技2018年就开始探索用算法解决化合物合成这一难题,开发出的AI逆合成路线设计平台,已经在朗来、人福等100多家药企应用。现在,公司正在研发AI实验室,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自动完成合成实验。

    眼下,武汉已经培育了一批这样的“AI+生物医药”的服务平台,以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成立不到两年的联华智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把大型实验设备“装进”小芯片,将新药实验周期从3周压缩至几小时。

    目前,武汉1类新药研发进入国家第一方阵,近400个新药在研,国家1类新药获批数量居全国前列;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已有1400余个二、三类医疗器械获证,综合竞争力保持中部第一、全国前列。

    “在大数据、AI融合等方面,武汉在全国的表现比较亮眼,这和政府大力支持、全社会科研创新的氛围浓厚分不开。”湖北融智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朱朝晖认为,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是医疗大健康产业迈向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原因,而技术则是关键引擎。随着AI、大数据的不断成熟与广泛应用,它们为武汉大健康产业构建起坚实的技术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