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开幕式彩排现场,“数智编钟”还原2400年前音色

五大洲艺术家联袂唱响“大河交响曲”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彩排现场,无人机表演灯光秀。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开幕式彩排现场的文艺表演。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 长江日报记者叶飞艳 樊友寒

    天地为景,江水为韵。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晚在武汉开幕。11日晚,长江日报记者探班位于汉口江滩三阳广场的开幕式彩排现场,感受一场沉浸式的长江文化艺术盛宴。

    记者现场看见,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依托壮观的自然江景搭建临水舞台,多彩的文艺演出穿插烟花表演、两江四岸灯光秀和无人机编队表演等,为观众呈现出“江岸—江面—天际”三维交融的视觉体验,上演最炫长江秀。

    舞台前方一条蜿蜒的水带引江水入池,凤凰、黄鹤楼等荆楚元素主题花船缓缓游弋。开幕式总导演朱新农介绍,“舞台创意体现水天一色的概念。选取的是整个湖北段离长江最近的三阳广场,将自然景观和文化艺术表演完美融合。深度挖掘长江文明与荆楚文化的内涵,精选歌曲、舞蹈、器乐、戏歌等多元艺术形式演绎长江文化的千年风华。”

    艺术盛会正蓄势待发,参演演员心潮澎湃。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者、武汉楚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余维刚以楚歌演绎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用独特的艺术表达传递楚地文化韵味。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长江对余维刚有着特殊意义。他坦言,长江不仅是自己成长的摇篮,更是其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面对媒体的镜头,他特意用武汉话发出邀约:“欢迎大家来到大武汉,来吃武汉的美食,看武汉的大江大湖!”

    挥动钟锤便听到千年绝响。彩排现场,曾侯乙编钟以全新的“数智”形态登场。由武汉音乐学院研发的“数智编钟”,实现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隔空对话。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黄茜介绍,“数智编钟”采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原声采样真实还原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音色,并实现人机交互、AI创作等功能,让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荆楚文化与当代科技成果融合呈现。

    来自西藏、四川、湖北、江苏等地的民乐演员以鹰笛等长江流域多民族乐器,扬琴、琵琶等传统民乐与西方交响乐队共同奏响《长江四季》。在长江边用竹笛演奏这首描绘长江的乐曲,令四川音乐学院教授石磊心情十分愉悦。“此时此刻,享受江边的微风,让我深感这首曲子与长江文化艺术季格外契合。”石磊感慨道。

    开幕式上还有来自五大洲艺术家联袂唱响世界文明交流的“大河交响曲”,用音乐呈现“美美与共”的图景。

    据介绍,开幕式围绕“人民母亲河”“生态长江”“文化长江”“开放长江”“长江新时代”五大主题。除舞台节目外,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也成为本次开幕式的一大亮点。4000架无人机与舞台演出、夜空烟花联动,展演“江豚逐浪”“花开中华”等震撼画面,夜空光影与舞台演出相互辉映,营造出“江天一色”的壮丽景观。

    武汉两江四岸点亮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主题灯光秀。缤纷光影流转于楼宇之间,灯光辉映之下,江水、天空与建筑交融一体,美轮美奂,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