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名片:严涛,江岸区鄱阳街小学党总支书记。湖北省电教先进工作者,区优秀共产党员、学科带头人。
————————
鄱阳街小学创建于1927年,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学校,周边区域历史文化悠久,遗址故(旧)居多,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八七会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詹天佑故居、朱光亚故居就在学校附近,是一所没有物理围墙的学校。
如何建构一所真正意义上开放的学校?鄱阳街小学打破有形和无形的界限,塑造连接、个性化和赋能的学校内涵,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最终目标是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幸福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 江岸区鄱阳街小学党总支书记 严涛
■ 打破传统模式构建新生态
建构一所开放的学校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打破传统学校在空间、时间、课程、资源和人际关系上的种种界限与隔阂,旨在构建一个开放、互联、终身化、个性化的学习生态系统。
鄱阳街小学要办一所开放的学校,就要有开放办学的理念,就要打破五重界限:打破空间的界限,打破时间的界限,打破课程的界限,打破资源的界限,打破人际与心灵的界限。
为此,学校重点打造了“阳光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以管理协同、课程协同、实践协同、活动协同、评价协同五项机制为保障,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高效运转。家校协同,校级家委、家长志愿者在参与服务管理中实现育人和谐互动;校社协同,校外公益课程的引进在多样态的共建课堂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家社协同,在共建美好家园的实践中赋能成长;家校社协同,在共享共创中,让教育更优质更美好。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在“大思政课”视阈下有效地进行了场馆校融合实践,取得令人意外的收获,实现了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目标。
■ 协同共建打造一体化育人
开门办教育,协同发展最好的模式是一体化,达到时间互补、空间交叠和情境接续的效果,实现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的目标。鄱阳街小学与八七会址纪念馆、中共中央办公旧址纪念馆、湖北省电力博物馆等场馆,进行了协同发展一体化模式的探索,秉持互补共赢模式,制定深度合作方案。与武汉市少儿图书馆共建“阅读流通点”,与长江航务局合作开展守护母亲河的环保项目,形成“15分钟教育生态圈”。学校既为学生提供到场馆的参观体验,又有场馆到校专题布展教育、红色文物进校园活动;既有学生参加场馆的特色工作,如小小讲解员、NPC角色扮演等,又有专家到校指导、授课;既有学生场馆内沉浸式体验,又有学生和馆员的同台公演,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双向奔赴,学校的思政教育得到落实,场馆的特色工作以及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 课程融合构建体系化实践课程
简单的活动不是课程,可以做加法但更要融合,需要真正的系统化、体系化。鄱阳街小学自2016年起,开始尝试老街场馆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周边12个场馆,构建“三维红色课程体系”:历史维度开发《老街红色研学》校本教材,地理维度设计“十二大场馆研学路线”,形成“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品牌。这种“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模式,使百年老校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前沿阵地,2021年“行走江岸老街”项目获“举旗铸魂”意识形态创新特色项目。
鄱阳街小学还开展了杏林苗圃计划——中医文化课程,形成了百草手绘、百草种植、百草入室等系列课程,搭建了医院专家参与的双师课堂。学校建立百草园,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实践场地;利用每周校会时间,全体习读中医名句;定期在主题夕会和重要活动中穿插实施。又如在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课程中,在场馆发挥专业优势,分层递进设计内容,学校安排固定的错峰时间和专门人员,从基础动作练习,到技能技巧训练,最终实现团队协作竞技。学校定期举办“阳光杯”体育竞技比赛,学生参赛水平与比赛质量逐年提升,学生身体素养得到稳步发展。
■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认知体系
采用以“议题”的方式,打破以传统知识灌输为中心的局限,将抽象的价值观引导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理性思辨的过程,搭建“传递(知识)—引导(观念)—唤醒(意识)—认同(价值)”的链条,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准则。
如在行走江岸老街根植红色基因校本思政课程中,为实现内化、践行的目标,讲好红色故事是每一个学生的重要体验和训练项目。在对附近红色场馆有体验感知、研究内化后,开展“我是鄱阳小街导”系列体验项目。目前我们形成了班班有街导,学校有社团,小喇叭进社区的格局,让学生走进场馆、走上街头、深入社区,既实现了孩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又实现了促进场馆和社区红色基因赓续。
■ 整合资源打造沉浸式教育空间
场馆校建设“大思政课”关键也在教师。首先,学校要着力于打造自身的专职师资队伍,注重其专业、科研和理论能力提升,使之成为能打胜仗的主力军。同时,注重发挥场馆专业性的优势,让大师、大家、金牌教练、优秀馆员等担任兼职教师、首席专家,组建立德树人协同军,形成“学科思政”,“思政学科”的大师资队伍。
在已经身处人工智能时代的当今,借助技术优势赋能工作,是推进每项工作的必要条件。我们走进VR,走上云端,运用人工智能工具、短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破题,使场馆校一体化,更具现场感和互动性,从而撬动思政育人模式的深层次变革。
开放办学,让我们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兵团作战系统场馆校“大思政课”体系转变,努力构建了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的新生态,使鄱阳街小学完成了从天然没有围墙的学校向真正开放的学校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