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历史文化成其底蕴
我想,长江一定是偏爱武昌的。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长江自莽苍唐古拉山而来,到此地势平阔,水势渐缓,江面宽阔,船舶往来。
无数次采访登上黄鹤楼,总有新的思绪。因此,我建议你无论如何一定要去书本里的黄鹤楼上看一看。
背靠千年武昌古城,眼见一桥飞架南北,一望而视野千里。自古交通要冲、军事要塞,武昌,便从这江山地势而来。
站在楼顶,一览山河,穿越古今。这一刻,我想,你年少时读过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会一股脑地席卷而来,击中你的内心,和你产生共鸣。就像你回过头,看到黄鹤楼身后的南楼,会沉默良久,缓缓说道:“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我想,英雄也是偏爱武昌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1800多年的武昌,不仅眷念住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也写满了繁华荣辱、天下兴亡,激发了多少仁人志士的豪情。
从黄鹤楼下来,我想邀请你去趟附近一条600多米的红巷。
这里分布了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五大会址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这里是武汉红色景点最集中、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聚集地。我们找一位“红巷爷爷”,听他讲述革命火种如何从这里撒向全国。
其实,江流九派带给武昌的,不仅是江山如画,更多的是包容的智慧,多种文化的融合、历史和现代的融合。
位于武昌古城核心区的昙华林,被称为“活的近代史书”,聚集了52处近百年的历史建筑。如今,你穿着汉服去山顶酒吧听音乐、吃烧烤、看夜景,中国风、西洋味、烟火气、文艺范,依旧在这里交融共存。
有人喜欢登高远眺,有人喜欢和历史同框。
拍照,我带你去蛇山脚下的斗级营。这里曾是清末武昌府署管理钱粮的军营驻地,因以“斗”为计量为士兵发放给养而得名。
置身这条500米长的街巷里,你举起手机,镜头穿过蜿蜒的石板路,抬头即可望见高耸挺立的黄鹤楼。
逛过街巷里“小宋唱片”“汉酥房”“华拾书店”“唐书汉旗”等等爆火的新业态店铺,穿过汉阳门花园,便是长江大桥最佳合影地。
美的是夕阳、是大桥、是江水、是城市,还有你。
■ 因经济繁荣成其活力
2025年上半年,武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城区高质量发展连续6年领跑全省。
如果想感受武昌的繁荣,我推荐你去中南路中北路一趟。这里是武汉亿元楼最密集的地方。上半年武昌税收破亿元的16栋楼宇,12栋在中南路中北路上。
86栋商务楼宇道路两侧林立,你随意走进一栋楼宇,问一家企业,总会听说一个没有行政级别,也不是单个人,却为企业的琐碎事忙前忙后的人。你问具体是谁,很难有人说清楚,大家叫他们:楼宇星推官。
楼宇星推官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来自街道、职能部门、楼宇运营方等,有服务星推官、政策星推官、资源星推官,专门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
我推荐你去中南路上的保利文化广场45楼。这里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有一个“招商共享中心”。一些企业落户后需要办公场地过渡,共享中心可以免费给他们使用。
到了午饭时间,我带你去中北路上的长城汇“共享食堂”。16元就能吃到两荤两素的盒饭套餐,不用点外卖,楼内可以吃上放心餐。烧烤、粉面、轻食、下午茶……是不是很羡慕?
我时常想,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这气质会折射到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身上,并赋予他们相似的性格特征。
如果说“大成”是武昌气质的解读,那武昌人一定是努力、包容、谦和的,脚踏实地拼出一派繁荣景象。
总会有人跟我说,武昌不够“洋气”,那是你没去过武昌滨江。
武昌滨江商务区,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的L型道路上,聚集了7家“全国首个”“华中销冠”“集团顶配”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一举成为武汉商业密度最高片区之一。
武昌万象城、亲橙万象汇、销品茂、京东MALL……还有即将开业的武汉滨江天街,听说宜家也要来了。逛街武昌人谁还去汉口?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最后,我想带你去武昌江滩,看看两江四岸最美灯光秀,这里是最佳观景点,武昌的昼与夜也在此完成交接。
我突然意识到,武昌的“大成”,并非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依然年轻,依然在生长。
它的“大成”,不在于已经达到某种完美的状态,而是在于它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的姿态,让每个奋斗的人在这里都能实现梦想。
江流不息,大成不止。
这里便是武昌。
◎ 阅读链接
去年,武昌接待游客超505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20亿元,文旅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位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一。
今年上半年,武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亿元、增长8.7%,规模全市第一,增速连续26个月排名中心城区第一。
今年,武昌推出4条“商文旅体融合旅游线路”:武昌古城线、古城中南线、古城中北线、滨江焕新线,每条线路都很精彩好玩。
武昌正加速打造商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核心区,为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作出武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