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钢城:光荣的记忆
认识青山,从武钢一号高炉开始。
武钢有限厂区内,蓝天白云之下,武钢一号高炉高耸的炉体分外雄伟。铁红的主色闪耀着历史的荣光。
武钢一号高炉于1957年7月1日动工兴建,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从孕育、诞生到成长,一路承载着兴国强国的钢铁使命。
2019年10月14日,武钢一号高炉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役。为记住这座“功勋炉”“光荣炉”,2022年7月1日,武钢一号高炉国家工业遗址公园揭幕。
与武钢一号高炉一样,武汉人家喻户晓的红房子,都是“青山荣光”的鲜活见证。
从临江大道顺着建设八路向南,一片红砖红瓦、尖顶结构、俄罗斯风情的红房子,令人眼前一亮。这就是武钢最早的家属区,著名的“红房子”。
1954年,红房子作为武钢生活区开建,1956年建成。清一色的红色小楼,四合院式的格局,成为当时武钢最好的居住小区。
随着发展,红房子总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红墙、红砖、红瓦、红屋顶、红窗户,每12栋红房子排列成矩形,中央是绿化带。从空中看,犹如一个大大的红双“囍”字 。这片区域于是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红钢城。
漫步红钢城,总是情难自禁,那样式别致的建筑群令人陶醉,而那段火热生活留下的印迹更令人动容。它们让红钢城的光荣历久而弥新!
■ 青山江滩:绿色的梦想
爱上青山,是从踏上青山江滩的那一刻起。
青山江滩,被市民赞为“最美江滩”。
曾采访国际排球联合会技术代表哈里森先生,他对青山江滩的美赞不绝口,称其在青山江滩独自漫步1个多小时而忘了返回休息。
青山江滩美在何处?一万个游客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而我第一次踏上青山江滩,便被它浓浓青山“工业风”所吸引。
在青山江滩建七段,远远就能看到一座老旧建筑。步行过去,清晰地显出码头的轮廓。只不过码头闸门紧闭,一看就是废弃的状态。这里就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钢城客运码头。那时的武钢工人要去汉口,红钢城客运码头是最主要的通道。如今,码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但它依然静静地立在这里。
行经建六段,一座白塔“抢镜”。它是江滩上的一座灯塔,全称为“武汉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红钢城雷达站”,灯塔内有高强度的照明设备,可以照向15—25海里的水面上,为周围的船只指引方向。洁白的塔身、高颜值的外表,为它赢得了“武汉小垦丁”的称号。
青山江滩保留了很多青山这座钢铁之城的元素。原中江实业重件码头便是其一。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国家战略之下,青山江滩沿线原有的工业码头、砂石码头经清理整治已退出了江滩,而码头相关设施设备作为青山老工业基地的印记,结合江滩整体设计进行保留改造。这里布置了景观花海与水稻,带有浓浓的工业风格,现在也是一处网红打卡地。
前行建一段附近,看到高耸吊车、码头、栈桥,便是五粮库码头。1950年代,国家在长江走廊扩建5个粮食港库,青山粮库是其中之一。如今,五粮库码头早已丧失其功能,被改造为青山演艺新地标——5号码头,每天晚上演绎着“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新风尚。
青山江滩是武汉市首个“江、滩、堤、路、城”五位一体的立体式长江主轴文化主题公园,它诠释着青山人绿色生态的梦想。
在戴家湖公园,绿色生态的梦想在延续。
位于武广高铁与三环线高架下的戴家湖公园,上世纪50年代,曾是盛产鱼虾菱藕的天然湖泊。后来随着工业发展需要, 成为青山热电厂粉煤灰堆场,戴家湖被填平,还堆起10米高的灰山。到上世纪90年代末,粉煤灰成为制砖原材料,戴家湖灰山被挖平,成为垃圾场。
2015年,戴家湖改建后重新开放。重新开园后的戴家湖清澈如昔,公园内工业元素随处可见:旧红砖铺就的公园道路,耐火砖制作的景观墙,废旧机器制作的雕塑,火车头广场上一段连着铁轨的绿皮火车……清新怀旧的风格,成就了又一处网红打卡地。
2017年11月,戴家湖公园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恩施街:烟火气中的浪漫品味
青山,一定得去恩施街打卡。
恩施街建于上世纪80年代,连接了工业路、工业一路、工业二路、工业三路和工业四路,全长1.7公里,覆盖了不少老居民区,烟火气浓烈,也因此衍生了许多美食店。
那时,下了夜班的武钢工人多聚于此,三三两两,围坐桌前,撸串喝酒,天南海北,自在快意。渐渐地,恩施街成为青山消夜的“扛把子”,声名鹊起。
前几年,青山区政府对恩施街提档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恩施街,沿街设置了许多收音机、老电视机、蒸汽机车等艺术装置,工业二路和恩施街交会路口处多了个“工人之家”,橱窗中陈列着躺椅、风扇、热水壶等老物件;人行步道上的花坛都是红砖砌起、钢铁包边的样子,一股怀旧工业风。
如今, 恩施街已成为武汉消夜的“网红街”。
随便挑一家店,就在李李麻辣烫吧,先来一瓶咸伙计汽水。
味道咸中带甜的咸伙计,跟一般的碳酸饮料确实不同。据“老武钢”讲,咸伙计源于武钢咸汽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武钢专门为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提供咸汽水,快速补充盐分,功能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电解质水,大量出汗后,喝上一瓶,能迅速补充体力。
那时的武钢咸汽水,没有包装,没有生产厂家,也没有生产日期,却是武钢人的最爱。
至上世纪80年代,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饮料多了起来,武钢咸汽水也有了正式的名字——“武钢人”。2012年,“武钢人”汽水更名为“咸伙计”,进军饮料市场,没想到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再来几串烤串,一天的疲惫消失殆尽……
嘴角残留着李李麻辣烫的香味,再看一眼夜色中的青山,这个骨子里刻着“工业风”的钢铁之城,让人敬意油然而生。
◎ 阅读链接
· 乐潮里商业街
乐潮里商业街位于武昌生态文化长廊青山建设一路至建设四路段,坐拥4.5万平方米的公园生态街区和1.2万平方米的建筑商业与景观商业,在自然生态与人文融合中,打造出城市精致潮流街区。
作为华中首个“音乐策展”商业项目,街区深度挖掘独家音乐平台资源、潮玩艺术的领航者两大资源优势,将“音乐”“潮流”“美食”“CityWalk”等多种元素有机连接,一站式满足吃喝玩乐购等多元消费场景,无限扩展潮流生活边界,又将成为青山潮流新地标之一。
火车、铁轨、长廊……带着复古怀旧气质的火车景观区,是乐潮里最不能错过的打卡区,不论是拍照还是赏景皆相宜。
精致的秋日氛围区和自带松弛感的露营区,出片百分百。
在这里,既有“甄食豆捞”的华中首店,也有让人口舌生津的“哈牛东北烤肉”武汉首店以及原吉林街北方饺子烧烤全新升级新店——“如意烧烤”。
还有众多年轻品质业态满足潮流人士需求,“悦·健身”、青山首店“星聚会”KTV等,让青山人在家门口就能拥有新潮玩法和多元城市生活体验。
· 青山正街
青山正街位于青山古镇核心,是武汉率先启动的城市更新项目,也是武汉市首个工业遗产艺术化再生示范项目。据悉,青山正街一期已于今年5月正式开街。
青山古镇北临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东至武钢码头,南与工人村路、二十一号公路等相邻,是青山区的发源地。宋、元、明、清时期,青山镇凭借沿江码头,成为一方农产品和日用品的集散地,至清代走向鼎盛。镇内一条长200余米宽5米的正街,汇集了铁铺、布铺、中药铺、油坊等各行各业。伴随武钢的建设,不少武钢工人生活于此,正街散布着厂房、商铺、棚户区,在时间流逝中日渐陈旧。
2023年,青山古镇更新实施方案获批,青山区将青山正街打造为新文旅示范项目。
正式开放后,青山正街将成为一个还原武汉20世纪60年代的生活情景和新中国钢铁时代的情境街区、新中国工业时代文化传承与展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