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从背对海洋到向海图强

    我们常常忘了自己生活在海洋面积占比70%的蓝色星球上,也忘了我们的先祖曾是海洋的弄潮儿。宋代的航海家已掌握指南针航海技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舰队规模之宏大、技术之先进,让同时代的欧洲船队相形见绌。那时我们的帆影遍布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的转折令人唏嘘。当欧洲各国在大航海时代竞相扬帆远航时,我们却选择了海禁锁国;当工业革命催生马汉的“海权论”、西方列强纷纷发展现代海军时,我们正陷入有海无防、有海无权的困境。两次与海洋强国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最终让我们在近代史上尝尽了苦果。

    如今,我们不再背对海洋。在江苏海洋大学周立教授的《数字海洋工程》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拥抱深蓝的崭新方式——我们正在为辽阔的海洋配上一个“智慧大脑”。

    这不再是依靠渔民经验的传统时代,而是进入了“算法时代”和“预测时代”。通过卫星遥感、水下传感器、无人机阵列,我们构建了海洋的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海洋生态、智能调度全球航运,甚至实现深海矿产的“云勘探”。

    海风吹拂了几千年,终于吹进了这个民族的心灵深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学会了面朝大海。这不是简单的方位调整,而是一个文明视野的根本转变——从黄土高原到蔚蓝海洋,从大陆文明到海洋文明,从背海而居到向海图强。

    (王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