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胡文慧 胡倩 实习生敖凌鸿
9月12日至14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梧桐湖校区迎来首批3268名本科新生。这座位于武汉新城核心区、总占地面积1000亩的“公园式数智化”校园,迎来了自建设以来的首个开学季,也成为鄂州市第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梧桐湖新区大学城、嘉鱼“武汉南”大学城、红安大学城……近年来,随着武汉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发展,一批武汉高校选择到都市圈内城市办学,环武汉都市圈大学带正加速崛起。
■ 华夏理工梧桐湖校区启用
鄂州有了第一所本科院校
“教室和宿舍设施都很先进,校园安静又漂亮,孩子在这学习我们很放心。”9月12日,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梧桐湖校区一位新生家长满意地表示,“学校各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到。”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梧桐湖校区一期工程是湖北省重点项目,也是武汉新城梧桐湖生态科教城首家开工建设的高校。梧桐湖校区定位为公园式数智化风格校园,总规划面积6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一阶段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包括公共教学区、实训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多个主要单体建筑,涉及土建、给排水、电气、消防等多专业工程领域,结构形式多样,专业种类繁多。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董事长张晓东表示,梧桐湖校区的正式启用,既是该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迈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起点,更将成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该校副校长胡水兵表示,校区后续建设将紧扣“十五五”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华夏特色、最美校园、高标定位”,着力打造融合华夏文化底蕴、绿色低碳、智慧互联与产教融合于一体的标杆工程,为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生态体系、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坚实支撑。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000余人。作为武汉新城梧桐湖生态科教城首家高校项目,该项目不仅能促进跨区域教育资源协同共享,还能通过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办学模式,为武汉新城梧桐湖片区打造科技人才高地注入持续动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长效支撑。
此外,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新校区已签约落户武汉新城梧桐湖大学城,该项目总用地约为1125亩,总投资约为50.43亿元,预计2026年2月建成。发挥毗邻武汉的优势,鄂州葛店经开区已有长江职业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幼儿师范学校3所高校在此办学。
■ 东湖学院南校区二期开建
“武汉南”大学城将扩容
今年9月,位于咸宁市嘉鱼县的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又迎来了6000多名大一新生。2022年9月16日,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举行落成典礼,这是武汉都市圈第一个也是全国第一个由村小组创办的大学。
目前,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二期正在建设中。该项目于2024年5月开工,规划用地1103亩,规划建筑面积53.7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实习实训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学生活动中心、博物馆、校医院、风雨长廊、体育场、风雨球场,同时配套建设供配电、给排水、消防、照明、道路、围墙及智慧校园、安防等设施,可容纳在校生16000人,教职工约1000人。
“预计2026年6月完工,计划当年9月投入使用。”武汉东湖学院常务副校长唐铁山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东湖学院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地方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项目不仅标志着嘉鱼城东新区教育资源的重大提升,更将成为一个当地市民共享的文化空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目前,嘉鱼县正在打造“武汉南”大学城,已拥有两所高校。2020年10月,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建成投用,该校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集基础教育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区(大专、大一)于一体,能够容纳1.8万人学习和生活。两所大学的入驻,使常住人口不到10万人的嘉鱼县城迎来万余名大学生,也为当地带来了千余个就业岗位。
■ 融入大武汉打造大学城
五所“武字头”高校入驻红安
在武汉都市圈,黄冈市红安县是较早引进在汉高校落户的城市之一,红安高新区在一北一南谋划了面积共约8000亩的两个科教片区建设大学城。目前,红安大学城已落户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武汉城市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红安校区、武汉外经贸学院、武汉文华学院5所高校,在校生约1.5万人。
据红安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外经贸学院红安校区、武汉文华学院红安校区项目已启动前期建设,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已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武汉北校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北校区拟落户红安。此外,红安高新区管委会正在对接联系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争取更多的大学到红安落户。
大学城的建设,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生活在红安大学城周边的吴祖德在大学城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天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地进进出出,他感觉自己也跟着年轻了不少。觅儿寺镇的钟女士也在大学城找到了宿管的工作,她说:“之前在村里只能靠干些农活挣钱,现在学校给咱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日子一下子就有奔头了。”
红安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红安大学城为当地学子提供了在家门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毕业后他们更有可能留在红安发展。大学城建设之后,大学生人口红利逐渐显现,大量的大学生消费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高校的科研成果也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将有助于红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将提升红安的产业竞争力,逐步实现“融入大武汉,永葆红安红”的目标。
■ 武汉高校到圈内城市办学
将促进武汉都市圈同兴共荣
武汉教育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不少武汉高校为突破学校发展瓶颈,将目光瞄准了土地相对经济的都市圈其他城市,纷纷在圈内城市建设新校区。
除了武汉新城梧桐湖新区、嘉鱼县、红安县承接了武汉高校的新校区,孝感市大悟县也承接了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武汉传媒学院大悟校区两所高校。
此外,武汉都市圈各城市也有不少高校。其中,黄石有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鄂州有鄂州职业大学,孝感有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等高校,黄冈有黄冈师范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咸宁有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学院、湖北健康职业学院等高校,仙桃、天门、潜江也均有高职院校。武汉都市圈正逐渐形成环武汉大学带。
专家表示,环武汉都市圈大学带的形成,特别是武汉应用型高校到圈内城市办学,可就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武汉都市圈同兴共荣。高校在县(市、区)办学,可以提升大学生对当地的认同感,有利于当地引才和留才。高校还可以给当地带来人口红利,拉动消费,提升城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