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汉超经济学:“8元票根”撬动亿元消费

    比赛现场热情的球迷。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携家带口感受足球热。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冒雨为球员加油。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围绕赛事展开的促消费活动引来大批市民。

    组委会供图

    9月25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中心运动场,2025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高校组打响揭幕战。就在球场边上,同时举行的汉超美食生活荟人头攒动,主打羊肉大串的阳圣坊,射门闯关的雪花啤酒游戏区,大学生们“打了围”。

    自8月中旬开幕以来,汉超持续火爆,一场盛大的足球狂欢燃动全城。在人气和流量叠加下,汉超经济学效应持续放大,相关业态消费增长显著。

    ■ “三镇演义” 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汉超采用城区组和高校组双轨赛制。16支队伍逐鹿城区组,他们在武昌、汉口、汉阳三大赛区上演“三镇演义”;高校组吸引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江汉大学、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昌职业学院8所高校参加。

    8月16日晚,46780人无惧酷暑涌入武汉体育中心,见证汉超开幕式以及武汉经开区代表队与江夏区代表队之间的城区组揭幕战,现场观众人数创造了当时全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率第二高的纪录。

    汉超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区组16支代表队共478名运动员报名,身份职业涵盖快递小哥、公交司机、早餐店老板、企业职工、学生、教师、医生等,“就是大家身边的普通一员”。白天为生活奔波,夜晚为热爱奔跑。

    接地气,造就了汉超的持续火爆。众多草根足球爱好者借此圆梦,他们的家人、朋友、同事也纷纷走进球场,加油助威。

    城区组揭幕战中帮助江夏区代表队逆转获胜的守门员寇涛已经43岁,他是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的足球教练,在汉超比赛时,看台上就有不少学生和朋友为他加油。

    汉超门票设8元和10元两档,亲民价吸引了更多市民关注参与。开赛1个多月,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洪山文体中心、武汉体育中心的观赛人流络绎不绝。据统计,此前汉超35场比赛已累计吸引约13万名球迷现场助威,门票销售总计约100万元,预计城区组比赛总票房可达140万元。

    根据赛程,汉超高校组比赛于9月25日开战,城区组第二阶段的“三镇演义”将于9月29日展开角逐。截至9月25日上午,在汉超票务销售平台大麦网上,已有6.5万人次标记“想看”。

    ■ 赛事+会展 汉超赞助逾1600万元

    9月25日,高校组揭幕战的赛场边,“来一脚,凑热闹”汉超美食生活荟专门设立了展示展销区、美食品鉴区、商品售卖区,近40家商家品牌入驻,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和市民现场体验。

    近年来,武汉以“体育+”为引领,依托体育赛事资源,构建“赛事+会展”联动发展体系,激活体育会展经济新动能,放大体育消费乘数效应,将举办高品质体育赛事作为推动城市发展、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驱动。

    汉超创办之初,组委会就做好了顶层设计,围绕汉超开展百万体育消费券派发活动,组织各赛区同步开展“来一脚,凑热闹”汉超美食生活荟系列活动:从老字号小吃到潮流饮品,从运动装备到汽车家电,从生活服务到文创非遗,在赛场边构建起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矩阵。

    8月16日汉超开幕当天,在武汉体育中心举办的“来一脚,凑热闹”汉超美食生活荟活动,吸引了近5万人次现场体验。目前,汉超各赛区组织的汉超美食生活荟活动,已吸引13万人次“逛吃、嗨购、海淘”。其中,在武汉体育中心举办的汉超比赛及相关配套活动,拉动消费超过5000万元。

    9月24日晚,家住汉口后湖的易飞,来到位于塔子湖体育公园的迪卡侬选购新的足球装备。“我喜欢足球,最近也一直在关注汉超。本周末,汉口赛区冠军江岸区代表队和武昌赛区冠军东湖高新区代表队将在这里比赛,我准备看完比赛之后再和球友们踢一场。”他说。

    爆火的比赛,浓厚的足球氛围和商业氛围,使得汉超“吸金力”剧增。房地产、旅游、通讯、金融、体育等行业品牌先后扎堆支持,为汉超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动能。

    截至目前,汉超各级各类赞助商已达60余家,将物料、服务等赞助折算在内,汉超总赞助金额已达1650万元。

    ■ 流量助力 “票根经济”撬动亿元消费

    上周末,家住汉口新华路的黄勇,带着家人到黄陂区木兰草原景区畅玩了一整天。“我们观看了9月14日晚汉超黄陂区对长江新区的比赛,凭借当天的门票,在木兰草原景区享受了半价优惠,感觉很棒。”黄勇高兴地说。

    汉超比赛,场内拼的是输赢,场外拼的是城市烟火气和文旅名片。

    汉阳赛区武汉经开区代表队对阵江夏区代表队时,武汉经开区隔空喊话,“踢完别走,开辆‘车谷造’好车回家吧”。江夏区回应,“梁子湖大河蟹膏满黄肥,金口鱼丸也备好了,管够管饱”。

    “谁输谁是外马”“谁赢谁是市中心”,各种“戏说汉超”,带“梗”宣传,使得汉超关注度空前高涨。据统计,各级各类主流媒体、新媒体对汉超的累计曝光量突破1亿次。

    汉超揭幕战期间,武汉抖音团购消费环比增长55%,餐饮、酒旅、综合消费分别增加44%、69%、61%。后续比赛期间,各区结合自身特色,同步组织了一系列赛事促消费活动,充分发挥票根经济的延伸效应,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汉阳区开展“迎汉超 促消费”系列活动,整合商业、餐饮、文旅等资源,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江汉区推出“吃、喝、玩、乐”系列促消费活动,引导球迷解锁江汉区24小时不重样的快乐。洪山区组织赛场周边重点商圈餐饮商户推出“汉超”主题促销活动,针对球迷提供菜品赠送、专属套餐、用餐折扣等优惠。

    据互联网平台数据显示,汉超开幕以来,上述活动直接产生消费近1亿元,间接拉动消费约2亿元。

    “汉超赛事经济拉动效应较高,促动的消费热情也较高。”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武汉市体育产业协会副会长方春妮说。

    本届汉超,方春妮带领科研团队深入现场,通过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汉超拉动消费的经济现象进行了调研。调查问卷显示,超过70%的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了门票之外的消费,86.6%的市民感受到赛事对日常生活和消费带来的积极影响。从消费预期来看,94.3%的市民愿意为赛事相关产品服务买单。

    (长江日报记者高崇成 马万勇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