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28日 星期日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为个体户插上腾飞翅膀

    城市的烟火气,藏在街头巷尾的个体工商户里。它们是民生保障的“微细胞”,是市场活力的“晴雨表”,却常因规模之限、资源之困,难越的发展瓶颈。在武汉,一场“个转企”的生动实践,正以政策为笔、服务为墨,为这些“小店”勾勒出向“企业”跨越的成长图景,让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迸发前所未有的澎湃动能。

    这场转型,始于政策的“精准滴灌”。武汉出台《关于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行动方案》,如同为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成长指南”。13个部门打破壁垒、协同联动,从摸排筛选“潜力户”建立培育库,到针对不同需求制定帮扶策略,每一步都踩在经营主体的痛点上。洪山区豆美源豆制品店转型后,月均近3000元的税费减免落袋为安,蔡甸区“桦乐家智能家居”借转型之力开拓新市场,政策的温度化作了经营者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场转型,快在流程的“破壁提速”。曾经,“注销旧户、新设企业”的烦琐流程,像一道无形的门槛,让不少想转型的个体工商户望而却步。武汉率先破局,开展“个转企”一件事改革试点,将“两道手续”整合为“一次变更”,档案信息、信用记录、行政许可无缝衔接,再借助湖北省政务服务网搭建“一网通办”平台,让转型流程从“跑多次”变为“一天办”,办理时间压缩一半以上。

    这场转型,暖在服务的“主动上门”。128个“个转企”绿色通道在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扎根,134支流动服务队带着政策图解、实操演示走进街区商户,这种“俯下身”的服务让个体工商户在转型路上底气更足、步子更稳。

    从“小门店”到“大企业”,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发展能级的跃升。武汉的“个转企”实践,既解了个体工商户的燃眉之急,更激活了城市经济的一池春水。近6000家个体工商户完成蝶变,更多“名特优新”个体经营主体加速崛起,武汉必将为更多个体工商户搭建起更广阔的舞台,让每一份奋斗都能绽放精彩。

    (文: 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