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洪山检察:“邻距离”守护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洪山检察官对无堂食外卖情况进行走访调查。

    近年来,洪山区检察院牢固树立检察为民司法理念,聚焦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一线,构建起贴近群众需求的“零距离”检察服务体系,在服务支点建设中展现检察作为、贡献检察力量。

    ■ 检察监督剑指“幽灵外卖”

    今年7月,租住于洪山某小区的张先生曾收到一份关于周边外卖情况的调查问卷,在上面认真写下意见建议。

    得益于检察机关正针对网络餐饮安全开展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常点外卖的他“吃”得更安心了。

    今年初,洪山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某外卖平台上两家外卖店,公示的经营地址相同,且使用同一个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为全面整治辖区内“幽灵外卖”问题,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决定开展督促规范无堂食外卖专项监督活动,规范网络餐饮市场秩序。

    检察官通过发送电子问卷和实地走访,发现辖区部分外卖商家还存在虚假宣传、卫生环境不达标等问题。该院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监管,及时查处问题商家,并引导商家合法规范经营。  

    今年9月,该院召开听证会,邀请行政机关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社区代表、外卖员代表等参加,对行政机关整改履职情况进行公开评估。

    目前,洪山区已排查出200余家无堂食外卖店铺,均已签订经营责任承诺书,督促整改问题70余处。

    ■ “无人机+AI”

    助力房前屋后环境整治

    巡司河岸边某小区附近,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正在低空巡航。在实时传回的画面上,问题点位均被清晰标记。这是洪山区检察院运用无人机航拍识别开展小区周边环境治理的日常场景。

    今年3月,检察机关接到居民反映,其所在小区北侧空地处,有违规种菜、搭建构筑物等情形。空地内还有一废旧水池,内有垃圾漂浮,水体散发刺激性气味。该区域实际规划为公园绿地。

    该院立即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通过“无人机+AI”技术手段破解传统人工巡查效率低、准确度不高等问题,精准识别问题点位及范围。该院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对上述问题予以处置。4月,行政机关书面回复整改情况,已清理小区周边各类垃圾、拆除构筑物共0.6吨,对废旧水池进行了填埋,并对该地块进行复绿。

    近日,检察官邀请人大代表,对小区周边环境进行“回头看”,发现菜地和垃圾已被清理,违法构筑物被拆除,“臭水池”已不见踪影,空地上新种的树苗郁郁葱葱。

    ■ 社区检察赋能基层治理

    “以前总觉得检察工作离我们很远,今后多了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7月2日,洪山区检察院与某社区联合会签署《关于建立公益诉讼检察与网格员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居民代表王婆婆在观摩签约仪式后称赞。

    为更好解决群众身边问题,让检察工作下沉社区网格、融入百姓日常,该院探索开展“社区检察”工作,此次会签机制就是一次有益尝试。

    该机制明确,由该院聘任网格员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官担任专业网格员,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聚焦污染防治、食药安全、特殊群体利益、个人信息保护、公共安全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对发现的公益诉讼线索及时会商,合力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社区检察是一项双赢的举措。”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检察履职与综治网格体系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公益线索及时获取、法治咨询实时回应、检察建议落实跟踪,还能把检察办案与社会治理相结合,运用大数据模型等手段,通过个案监督提炼治理规律,解决社区存在的隐患问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据悉,自今年7月以来,该院立足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联合各方力量,提供法律服务10余次,协助解决问题20余个,以专业之力守护民生温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