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流感病毒活动水平处于低位,但需警惕11月至次年2月的流行高峰。武汉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10月底前是最佳接种时机,建议八类重点人群优先接种。
■ 我市流感活动处于低位
需警惕冬春季流行风险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症状重等特点。”武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孔德广介绍,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容易引发季节性流行。
目前,从我市流感哨点医院监测结果来看,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表明流感尚处于低流行期。根据往年流行规律,流感高峰期多出现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预计今年冬季明年春季,我市流行的毒株仍将以甲型H3N2、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的黏膜直接或间接传播。患者感染后常出现高热、咽痛、咳嗽、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多数无基础疾病的患者3—5日症状缓解,一周左右便可康复。但若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重症倾向,则需尽快就医。
孔德广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建议重点人群赶在冬春流行季前接种流感疫苗,降低因流感住院甚至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随着“十一”假期到来,人员流动增加,大家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应及早就医,同时严格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疾病传播。
■ 10月是最佳免疫时机
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武汉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蔡黎介绍,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疫苗成分也会相应调整。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情况,分析研判未来的流行株,对流感疫苗成分进行推荐。再加上,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不长,且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逐渐下降,大约6-12个月后防护效果明显减弱。因此,每年都需接种新的流感疫苗才有利于获得持续的免疫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蔡黎介绍,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八类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抗体可达到保护性水平。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一般建议在10月底之前完成接种。如果在10月份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来得及接种,后续也要尽早完成接种,让疫苗的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
■ 三价、四价疫苗有区别
接种程序看过来
“今年,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疫苗、四价灭活疫苗和三价减毒活疫苗。”蔡黎介绍,“价”是指疫苗中所涵盖的病毒的型别和亚型的数量,与三价流感疫苗相比,四价流感疫苗毒株中增加了乙型流感的一个谱系。
在接种方式上,灭活疫苗采用肌内注射,减毒活疫苗采用鼻内喷雾法。在疫苗选择上,≥6月龄人群可接种三价或四价灭活疫苗;3—17岁人群还可选择三价减毒活疫苗。对于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可自愿选择任一种疫苗接种,无优先推荐。由于各接种点供应的疫苗种类不同,建议市民提前线上或线下咨询。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接种灭活流感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需2剂次(2剂次选择同一剂型的疫苗),接种间隔≥4周,以后每年只需接种1剂。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无论既往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每年仅需接种1剂次。
专家提醒,市民朋友接种流感疫苗前,应先确认自身状况,避免在发热、患急性疾病或严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接种。接种时,向接种人员如实告知健康状况、疾病史和过敏史等。接种后,需要在接种单位留观30分钟,如果没有异常,可以自行离开。回家后,注意保证休息,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异常反应及时联系接种医生,必要时到医院就医。
文/陈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