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
我们用舞蹈赞美武汉
作为一名长期专注于“城市舞蹈影像”的创作者,我深信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文化,而颜色,正是城市空间最直接的表达。
《舞“武”计划》的起点,是2023年一场舞蹈摄影展的构想。该项目由武汉传媒学院出品,我是其中的执导之一。创作之初,团队已着手探索舞蹈与武汉城市景观的融合表达。在此基础上,视频版的创作想法应运而生,其核心设定为以“City Walk”(城市漫步)为主线,让几位舞者手持画报,穿梭于武汉的多个地标之间。这并非单纯的“舞蹈计划”,更是一次真诚的尝试——用身体语言串联城市风景,为武汉打造一部风格别样的城市宣传片。
选择用“多巴胺色卡”诠释武汉,是因为我觉得它与这座城市格外契合。虽然我不是武汉人,但在这里生活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武汉蓬勃的活力。后来我意识到,这种感受很大程度来源于武汉建筑鲜明而高辨识度的色彩。恰逢多巴胺穿搭风格在网络上流行,我便想,何不用“舞蹈+多巴胺”的概念,把武汉丰富的色彩和我所感知的城市活力视觉化地呈现出来?
与多数以古典舞或现代舞为主的城市宣传片不同,我们更希望“贴近大众”,因此选择了更容易引发共鸣的流行舞。
在场景选择上,我们以“是否足够多巴胺”为主要标准,并针对不同环境设计了相应的舞段:黎黄陂路年轻人聚集,我们用了律动感强的Locking;黄鹤楼、晴川阁等古建筑则融入古典舞元素;琴台美术馆现代感强烈,匹配现代舞;而在梦幻的蓝调古田桥,则安排了一段双人舞,既丰富视觉层次,也避免全程独舞的单调。
尽管成片不到3分钟,但从策划到完成,我们用了近一年。拍摄杨泗港大桥主场景时,为不影响游客,团队提前入住附近酒店,演员凌晨2时开始化妆,4时道具布景,5时架设设备,终于在8时前完成所有主镜头拍摄。
虽然非常辛苦,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很幸运,整个团队始终热情饱满。正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让作品最终得以完成。
武汉的确是一座包容的城市。视频发布后,我们收到许多暖心回应。不少人留言说:“谢谢你们把武汉拍得这么美。”本地朋友的喜爱让我们特别开心,还有不少外地朋友表示想去片中地点打卡……这些反馈让我们觉得一切值得。
我们从文旅宣传的初心出发,希望通过舞蹈影像这种新颖的形式,展现一个新鲜、生动、多彩的武汉,让更多人看见这座城市的新面貌,甚至因此而走近它、喜欢它——这就是我们最幸福的事。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李翠颖
(整理:周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