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聆听抗战英雄后代讲述“传承”故事

    彭志海之子、退役军人彭建平。

    陈剑 摄

    抗战老兵李瑞端。 

    陈剑 摄

    □ 长江日报记者梅冬妮

    八十年,足以让山河重整、岁月更迭,却抹不去一个民族血脉深处的记忆。在武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故事的传承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生命轨迹,聆听那些不曾随硝烟散去的回响。

    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在全省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持续讲好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砥砺奋进、温暖人心的故事,武汉市委宣传部联合长江日报、武汉广播电视台,在武汉发布创新推出《对话英雄》全媒体宣传栏目。跟随镜头,我们一起走近“人物谱系”先进典型代表,聚焦榜样事迹,与他们进行交流,倾听榜样背后的故事。

    ■ 脸颊中弹仍死守黄崖洞断桥

    “如果断桥打过去了,那基本上就突破了我们的最后防线。”退役军人彭建平讲述着父亲彭志海在黄崖洞保卫战中死守断桥的英勇故事。

    那是一场敌众我寡的鏖战:我军不足千人,抗击日军近六千兵力,八天八夜的血战,毙伤敌军两千,守住了兵工厂,也守住了民族的希望。彭建平回忆,每当父亲战友来家中叙旧,他都会搬起板凳坐在一旁,聆听父辈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当时的战况之激烈,父亲彭志海被敌人的子弹击穿脸颊,打掉四颗牙齿,仍在前线指挥战斗”。

    这份坚韧与担当也融入了家风传承。教育子女时,彭志海从不多言说教,而是以行动为范,将“自立自强”的信念深深植入彭建平的成长历程,成为家族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 一家三代走出10位军人

    “不去当兵都不行!”这是李瑞端家的家训。16岁参加八路军的她,至今仍记得日军暴行:“他们把一个小姑娘的十个手指甲都扎满刺……”每每提及仍旧泪流满面。

    李瑞端的丈夫吴华,曾跟随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是令日军悬赏十万元人头的红军猛将。在这样的家庭里,“报国”成为刻在基因里的信念。家庭中,三代人中走出10位军人。从抗战前线到和平年代,他们用行动诠释何谓“吾辈当自强”。

    如今,黄崖洞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人流如织。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我们不曾亲历战火,却能在他们的讲述中触摸历史的温度。抗战精神在不同时空延续传承,八十载岁月不曾模糊这段历史,反而让它沉淀为民族永恒的精神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