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现在连钢渣都成了抢手货。”在武钢有限公司厂区,曾经堆积如山的钢渣能生产成建材,每年同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8万吨。
在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巨型机械爪每天“吃”下3000吨垃圾,“吐”出的电能点亮万千家庭的灯火。建筑垃圾经过智能分选,化作再生砖块铺就城市道路。餐厨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每年能发电超4000万度。这座“城市新陈代谢中枢”每年可转化6.77亿度绿电,减排二氧化碳超80万吨,相当于种下4370万棵树。
新能源车的退役动力电池“二次上岗”,铝合金车身回炉重造焕发新生,岚图汽车实现汽车资源综合利用率80%,可回收利用率达到98.6%。
益海嘉里公司创新技术,实现了米糠炼油,稻壳做燃料,稻壳灰制轮胎。
……
武汉无废城市建设在按照“路线图”的推进中,它们都是城市新增的“无废细胞”,让城市更环保清洁。
截至今年上半年,武汉累计打造1640个“无废细胞”,覆盖学校、工厂、机关及事业单位、商场、饭店、景区等场所。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