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物流司机返乡当庄稼汉

种粮大户科学种田粮满仓

    □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陈向东 张茜

    10月24日,刚忙完秋收的程正春又开始忙碌。“庄稼人,忙一点心里才踏实。”程正春说。

    为了谷子能卖个好价钱,一家人趁着天气晴好,忙着翻晒稻谷,村里的晒场上、水泥路上,到处都是金灿灿的谷子。

    49岁的程正春原本在外务工,十多年前回乡尝试种植水稻。如今,他种植水稻面积达1400余亩,成了黄石市大冶市陈贵镇堰畈桥村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2014年,程正春在武汉一家物流公司开车,月收入4000多元。“那时候偶尔回家,看到年迈的父亲种田很辛苦,加上和妻儿聚少离多,于是我便萌生了回乡种粮的想法。”程正春说。于是,他辞工回乡,一头扎进田里,当起了泥巴裹满裤腿的庄稼汉。

    务农第一年,程正春的水稻亩产仅有700斤。为了提高产量,程正春在田里摸爬滚打,犁田、浸谷种、播种、蹲苗、施肥、喷药、收割……一步步学,样样都搞熟了。

    从种子着手,程正春与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室合作,引进水稻“珠两优5298”“野香优丽丝”等多个水稻优良品种,在100亩试验田对比种植试验。

    在此期间,程正春一头扎进试验田,记录各品种生育期、有效分蘖数、结实数、千粒重等关键指标,最终筛选出3个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

    在农业部门指导下,程正春先后购买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20台套,并考取农机驾驶证,自己开着农机,开始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同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对土壤取样检测,分析土壤中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含量,制定“有机肥+化肥+中微量元素肥”相结合的个性化施肥方案,使肥料综合利用率提升25%,水稻有效分蘖数每株增加1—2个。构建“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的绿色防控体系,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一系列有效措施,让程正春家的水稻产量逐年提高。水稻亩产实现从2023年的1280斤到2024年的1500斤,今年他种植的水稻“孝感珍珠糯”亩产达1600斤,亩产顺利实现“三级跳”,种植成本每亩下降80元,亩均收益从1200元增至1500元。如今,程正春成立了春建家庭农场,带动周边30余人季节性务工。

    金秋时节,程正春家粮食满仓,谷香四溢,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00余万斤,成了名副其实的“程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