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不只运货”的打法

    (上接第一版)

    这种重塑,首先是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翅膀”。以黄冈鳗鱼为例,其高附加值的核心在于“鲜活”。花湖机场的“极速通道”,直接锁定了产品最核心的价值。如今,6万杯英山云雾茶、3吨英山茯苓、60亿尾鱼苗,都通过这条“空中丝路”飞向全球,实现了从“土特产”到“高时效商品”的飞跃。

    其次,这种重塑表现为机场对周边城市的强力“带动”。花湖机场的引力,正主动将武汉都市圈鄂州、黄冈、黄石等地紧密“链”接成一个临空产业共同体。

    与花湖机场一江之隔的黄冈市临空经济区,顺丰冷运中心已签约50家客户,营收突破4000万元。花湖机场的枢纽功能,让黄冈得以承接更高附加值的冷链物流和加工环节,实现了产业升级。

    15分钟车程外的黄石,则抓住了“空中丝路”带来的跨境电商机遇。“花湖机场让黄石商品能最快送达全球,我们首个年度目标是1000万元线上交易额。”全好电商负责人李宁说。这座去年6月才开园的产业园,已招引40余家企业,年产值达6亿元。花湖机场主动构建的航线网络,直接为黄石制造企业打开了一条低成本的出海捷径。

    截至目前,花湖机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临空项目225个。在建的鄂州机场高速二期、燕矶长江大桥,将让由花湖机场驱动的产业共同体,释放出更大的协同价值。

    ■ 不只“吸引”,更让资本“加仓”

    10月24日下午,花湖机场北部货站一片繁忙。湖北万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将来自广深的电商货物卸车安检。几小时后,这些货物将搭乘当晚的航班飞往法国巴黎。

    作为航空物流的“中介桥梁”,货代企业连接发货人、收货人与航空公司,是市场需求的“晴雨表”。2024年,货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入驻花湖机场,仅北部货站就已聚集超过15家。

    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航线加密。一家头部货代企业携手中州航空开通的鄂州至巴黎航线,从最初每周1—2班增至每周5班,年货运量突破1万吨。该公司今年在花湖机场的总货量,也从去年的8000吨猛增至2.5万吨。

    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让身处其中的企业感受尤为真切。“现在每月5000吨都打不住!”鄂州龙耀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谢东华感叹道。为了跟上这飞驰的节奏,公司在机场旁设立了前置仓,以提高处理效率。

    加密的航线网络,正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武汉光谷一家企业生产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花湖机场密集的洲际航线,实现了欧洲市场“今日发货、次日达”的极速配送,带动企业出口业务同比增长超过200%。

    市场的信任,是“合伙人”关系最坚实的证明。今年,“为花湖而来”的货代企业已覆盖所有省份,全国货代量前五的公司均在此“加仓”。经常往来花湖机场的物流司机孙文华感慨道:“花湖机场变化很大,车辆明显增多,全国各地牌照都有,有时甚至会排队。”

    面对如此旺盛的需求,花湖机场方面也高效响应。湖北万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现场主管常聪磊记得,今年上半年一批紧急货物需当天发往欧洲,当时安检口繁忙。“向货站反映后,马上开了多个临时安检口,还有专人对接,货物准时登机。”

    “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直接带动了航班量的快速增长;而航班密度的增加,又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潜力,形成良性循环。”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枢纽发展部副总经理何飞分析说。

    从生而不同的区位优势,到效率突破的运营实践,再到强大市场引力的加速形成,花湖机场用3年时间,完成了从行业“新星”到“全国第四”的跨越。眼下,向着“年货运量破百万吨、国际航班破万架次”的目标,这座年轻的机场正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