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一场汉超盛宴 燃动万家灯火

    11月9日,东湖高新区队与蔡甸区队战况激烈。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东湖高新区队球迷热情助威。   

    张璨龙 摄

    □ 长江日报记者马万勇

    11月9日,2025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汉超)城区组最后一场比赛在武汉体育中心进行,已提前获得冠军的东湖高新区队与蔡甸区队联手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对决。这场引发全民关注的足球盛宴,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

    ■ 借东风

    足球重镇推出爆火新玩法

    今年80岁的市民闵晏清家中,珍藏着一摞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7年的武汉足球赛事门票,每一张都是这座城市足球故事的见证。其中,一张1973年4月24日的门票背面还特别标注“守秩序、讲友好、尊重裁判员、为双方鼓掌”的提示。

    闵晏清回忆,当时武汉活跃着10多支企业足球队,比较知名的有武重队、武船队、武钢队、武锅队、武汉肉联队等。因为球队多,当时几乎每周都有足球赛,大街小巷彩旗飘扬,球迷们身穿自制文化衫在球场附近加油。

    武汉是中国足球重镇,足球底蕴深厚,群众足球氛围浓厚,“晚报杯”“长江杯”等一系列足球赛事参与面广,影响力大。武汉三镇、武汉车谷江大女足曾先后夺得过国内顶级职业联赛冠军和女足亚冠联赛冠军,还培养输送了王霜、邓卓翔等一大批国字号球员。

    今年8月,借助“苏超”“村超”成功举办的东风,武汉推出全国首个以城区为参赛单位的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比赛采用“城区组+高校组”的双轨赛制,既融入了武汉“三镇鼎立”的天然地理格局,也展现了武汉“大学之城”的独特魅力。

    8月16日晚,汉超开幕,武汉经开区队与江夏区队之间的城区组揭幕战吸引46780名观众涌入武汉体育中心,创造了当时全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第二高的纪录。

    ■ 不服周

    “戏说汉超”引发全民参与热潮

    汉超以“三镇演义”为主题。9月6日,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进行的汉口赛区“内战”中,江岸区队47岁的企业家赵国成在第76分钟时梅开二度,使得江岸区队以9∶1领先长江新区队,并触发了汉超熔断机制,比赛当场结束。

    此前的8月24日晚,长江新区队30号杨樊一记精彩的助攻,帮助球队打入汉超开赛后的首个进球。今年38岁的杨樊,每天在汉口兰陵路早餐店卖热干面。

    汉超城区组16支代表队共有478名运动员报名,涵盖了快递小哥、公交司机、企业职工、教师、医生等职业,充分体现了汉超大众足球属性。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江汉大学、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昌职业学院等8所高校进行的高校组比赛,则在大学校园内掀起新一轮足球热潮。

    汉超期间,汉阳区推出“谁输谁是外马”的方言梗,江夏区推出“火烧连营”的历史梗,东湖高新区推出“吃定武昌鱼”的地理梗,网友们创作的“谁赢谁是市中心”带起了“戏说汉超”的热度,更激发了市民群众参与汉超的热情。

    汉超开赛以来几乎场场火爆。截至11月7日,汉超城区组总共进行了10轮52场比赛,高校组进行了6轮24场比赛,总共吸引了近20万人现场观赛。相关话题在多个平台的互动量超过1120万次,在各级各类媒体的累计曝光量突破1亿次。在汉超抢票平台“汉运动”微信小程序上,实名注册用户超过30万人。

    ■ 促消费

    既拼输赢也拼文旅品牌

    10月14日,在塔子湖体育公园举办的汉超嗨购欢乐汇现场,来汉参加全运会群众比赛三人篮球预赛的辽宁队员郑仁欣,看到现场既有体育用品、生活用品展销,又不乏烧烤啤酒的烟火气,还有时尚运动体验,感叹道:“氛围不错,赛事和业态结合得真好。”

    11月9日,汉超城区组最后一场比赛进行期间,武汉体育中心再次推出“来一脚 凑热闹”汉超美食生活荟展区,球迷在观赛的同时,也在展区吃、逛、购。

    赛场上拼的是输赢,赛场外拼的是文旅品牌和城市烟火气。各赛区、各城区结合自身特色,组织了一系列赛事促消费活动及文旅推广活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直接拉动消费近亿元,间接拉动相关领域消费约4亿元。

    汉阳区开展“迎汉超 促消费”系列活动,整合商业、餐饮、文旅等资源,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江汉区推出系列促消费活动,引导球迷解锁24小时不重样的快乐。洪山区组织赛场周边重点商圈餐饮商户推出汉超主题促销活动,针对球迷提供菜品赠送、专属套餐、用餐折扣等优惠。

    来自汉超合作文旅景区黄陂区大余湾的数据显示,汉超开赛后,大余湾游客量上涨20%,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

    9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以《汉超激战正酣,8元票根撬动亿元消费》为题,报道汉超通过“小额票根+体育消费券+文旅大礼包”,成功撬动亿元级消费规模,形成了“汉超经济”效应,是武汉通过举办大众体育赛事促进消费,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