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张茜
11月6日,天空中下着细雨,位于大冶市金山店镇车桥村的金桥生态园,大棚里果冻橙挂满了枝头,苗圃里苗木郁郁葱葱,三五成群的鸡鸭正在树下觅食。要不是山头竖立的一座废弃的矿井架,没人会想到这片田园风光竟是从一个废弃的矿坑上建起来的。
“在废弃的矿坑上建生态农庄,犹如在沙漠中建绿洲。”回想起一家人改造这片工矿废弃地的历程,35岁的湖北良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农业)总经理张璐琪满是感慨。
金桥生态园占地面积460亩,原本是一处露天铁矿。矿石采完后,这座矿山被废弃,留下满目疮痍——地面塌陷,尾砂成堆,土地被污染,被挖空的山光秃秃的,风一吹灰尘满天……
张璐琪一家原本住在离此不远的伏三村,伏三村因为挖矿导致塌陷,村民们被迫搬迁。对于工矿废弃地,当地人心里有着复杂的感情。
2012年,车桥村这处废弃的矿山被纳入了全国工矿废弃地首批修复整治试点项目。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张璐琪从事园林设计的父亲张洁回到家乡,承包了这片土地开始农业开发。大学毕业后从事海员工作的张璐琪也回来了,他们注册成立了良品农业,一家人开始对这片废弃地进行修复。
工矿废弃地修复,首先要面对的是土壤污染问题。良品农业通过和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出“生物炭”专利技术吸收重金属改良土壤,再用土壤置换填平矿坑8600万立方米。近3年连续检测显示,金桥生态园的土壤金属含量都是达标的。
矿区还有个后遗症就是地质结构破坏存不了水。良品农业在园区挖了四五个蓄水池,可水一放进去,没几天就全部渗光了。他们联合水利部门、农业部门用黏土、防雨布垫底,才解决了水渗漏的问题。
通过联合武汉高校不断进行科技攻关,金桥生态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实现了生态种植养殖。如今,这里四季瓜果飘香。林里还养着鸡、鸭、鹅以及牛、羊、猪。良品农业还流转了周边1200亩田地,种植水稻和小麦。
到了2023年,张璐琪将金桥生态园打造成集生态农业、文旅研学于一体的生态庄园。仅今年暑假,就接待了省内外游客累计20万余人次,促进并带动乡村农副产品消费综合收入达1600余万元。
经过10多年发展,良品农业成了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黄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金桥生态园也成了多所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当地矿区绿化率从6%升至90%,吸引白鹭等生物栖息。金桥生态园年综合收入达1400万元,带动周边产业增收超百万元,带动603户村民增收,村民户均年收入从8000元提至3万元,吸引40余名青年加入团队,16户脱贫户通过技术学习人均增收1.2万元。
“看着家乡一步步变好,非常有成就感。”张璐琪说,他正努力带领团队做好经营,准备进一步扩大园区面积,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国家3A景区。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