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 融九为一:“研发在汉、转化在圈”结出“金果子”
近年来,作为武汉都市圈首位城市,武汉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提升,依托武汉科教资源优势,“研发在汉、转化在圈”的创新生态加快构建,光谷科创大走廊不断东延。
位于光谷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内,中科光芯(湖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40余名研发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光组件、光模块等产品的研发。2023年,该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黄石,次年便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
“依托武汉的人才优势和便利的信息来源,我们已经做到武汉研发、黄石生产。”该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坦言,公司入驻科创园后,不仅能更好链接高校科研资源,还能深度对接产业资源,助推企业发展。
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让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在漆黑密闭的模拟矿山巷道里,一辆无人驾驶的矿车悄然启动。没有北斗卫星的信号指引,也缺乏5G网络的实时支持,它却能精准地避开障碍物平稳前行。这是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的最新科研成果。该基地是武汉大学与咸宁合作的首个项目。
“光谷第九园”引进13个项目,协议投资超30亿元,23家配套企业围绕武汉华星光电等龙头布局,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20亿元;鄂州市葛店经开区聚集89家半导体企业,形成“光芯屏端网”产业链“短距离闭环”,长飞光纤葛店科技园的石英材料项目填补国内空白。
鄂州小伙王磊感慨道:“现在在老家就能进大企业,工资不比武汉低,还能照顾家人。”科技同兴让产业更强,也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实。
■ 通九为一:“一圈通办”让你“少跑腿、好办事”
湖北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计划在鄂州市鄂城区拓展连锁药店,按照传统流程,需在武汉总部与鄂州属地间往返提交材料,仅审批环节就需耗时两周。
然而,公司质管员马女士通过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一圈通办”窗口提交申请后,材料通过跨域数据平台即时流转至鄂州审批部门,全程网办完成核验,短短3天便收到了邮寄送达的药品经营许可证。马女士说:“3个工作日拿到跨市经营许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2024年,武汉都市圈共办理各类通办业务179万余件。
民生保障的均等化,是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武汉都市圈以1062项民生服务“一圈通办”为抓手,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好办事”,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2024年,武汉都市圈跨城异地电子缴税覆盖率达100%,惠及12万户纳税人,政务服务的优化正转化为营商环境的红利。湖北三丰智能输送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敏算了一笔账:“以前每月要安排专人去武汉办理跨域缴税,路上就得大半天。现在通过‘鄂汇办’APP一键完成,全年节省办税时间超200小时。”
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互通共享,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72岁的黄冈老人张女士随子女在武汉定居,住院费用即时报销。“不用垫钱、不用跑腿,就像在老家看病一样方便。”2024年,武汉都市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金额超66亿元,惠及700余万人次。
实际上,早在2021年,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就已成立,在武汉市发改委集中办公。如今更名为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办公室,9市选派专人组建,日常联合办公。
秦尊文认为,未来,武汉都市圈要进一步强化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同时联合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他城市攻克产业技术基础难题,让创新策源能力切实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2024年,武汉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6万亿元,占长江中游城市群比重达29%。武汉都市圈正以“一家人”姿态,朝着人口3000万、经济总量4万亿元的世界级都市圈迈进。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