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晚,历时一个月的第十四届琴台音乐节落下帷幕。马勒指挥大赛金奖得主、指挥家黄佳俊偕“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联袂登台,以巅峰水准为这场音乐盛会画上圆满句号。
音乐节期间,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支艺术团队、2000余位音乐家齐聚武汉,为乐迷呈现了近百场高品质音乐会及丰富多彩的群众音乐活动。这场以“音乐盛会,人民节日”为宗旨的艺术盛宴,因其宏大的规模、高雅的艺术品位与广泛的市民参与,让武汉这座中外音乐深度交融的“知音会客厅”再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 国际水准引领,名家名团闪耀江城
多年来,琴台音乐节始终坚守“国际水准”定位,今年更是将这一理念推向新高度。音乐节甫一启幕,“国际范儿”十足的阵容便令人惊艳,彰显武汉作为国际化都市的文化包容与前瞻视野。
10月17日晚的开幕音乐会上,享誉世界古典乐坛的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携手拥有近300年历史的“俄罗斯交响旗舰”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演绎融合俄罗斯民族史诗与法国印象主义色彩的经典管弦乐巨作,为这场音乐盛会奏响震撼开篇。随后,俄罗斯钢琴学派代表人物普莱特涅夫与拉赫玛尼诺夫国际交响乐团,两度斩获格莱美“最佳合唱表演奖”的爱沙尼亚爱乐室内合唱团,“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马勒指挥大赛金奖得主、指挥家黄佳俊,大提琴家秦立巍,歌唱家王丽达等中外名团名家接力登台,带来覆盖交响乐、歌剧、音乐剧等多元形态的音乐演出,既满足不同观众的艺术欣赏需求,更彰显琴台音乐节兼容并蓄的国际格局。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自2018年巴黎首演后横扫欧洲多项戏剧大奖,首次绽放江城。这部聚焦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大师莫里哀艺术人生的舞台力作,在琴台大剧院连演6场,吸引了不少从南昌、长沙等地赶来的观众,还有剧粉一口气连看了3场。
本届音乐节与武汉音乐学院联合推出校地合作板块,“长江之韵·世界知名音乐艺术院校交流展演季”吸引来自英国、俄罗斯、希腊等10个国家26所世界知名音乐艺术院校和乐团的艺术家来汉,举行音乐会、大师课、学术讲座等49场活动,为音乐艺术的传承培养了后备力量,实现了艺术资源共享与人才培养双赢。
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从开幕到闭幕,国际视野与艺术高度贯穿始终,成为本届琴台音乐节最鲜明的标签。
■ 武汉特色鲜明,在地文化惊艳绽放
“古琴在此,黄鹤在此,长江在此”。武汉自古弦歌不断、楚声荡漾,深厚的音乐底蕴为琴台音乐节注入独特的地域灵魂。本届琴台音乐节一如既往彰显“武汉特色”,让在地文化惊艳绽放世界舞台。
古琴作为武汉最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一直是琴台音乐节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之一。今年,“知音无界 大雅琴章——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再度集结赵家珍、丁承运、曾成伟、黄梅等名家,于伯牙子期相遇之地,奏响《高山流水》千年琴韵。流行音乐人曹轩宾与古琴名家合作演绎《别君叹》《在此》,拓展古琴艺术的当代表达。来自全国15所高校的古琴爱好者齐聚大学生公益古琴音乐会,以青春之音传承千年琴脉。丰富的活动和交流,让多次来汉参与琴台音乐节的赵家珍教授表示:“知音文化是武汉最重要的文化名片,武汉也一直是古琴艺术的高地,希望借助琴台音乐节让古琴艺术走向更广阔的大众,在武汉生根发芽。”
“同饮一江水,共唱长江情”合唱展演中,来自昆明、上海、武汉、九江等长江流域城市的10支合唱团队用歌声串联起长江文化脉络,共同唱响对长江的深情礼赞,展现出长江文化强大的凝聚力与蓬勃的生命力。武汉爱乐乐团尽显本土艺术担当,与指挥家张洁敏、演员王耀庆合作演出交响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以戏剧与交响乐深度融合的形式打破艺术边界,融入武汉本地特色的互动,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 全城乐动共享,音乐节成“人民节日”
音乐艺术与武汉人民有着长久渊源和深厚感情,更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生活方式。当江汉关的百年钟声与交响乐旋律共振,当汉阳门的江风随着歌声流淌,琴台音乐节也走出音乐厅、剧场,将音乐艺术的盛宴延伸至城市肌理之中,以全民共享的姿态,真正成为武汉市民的“音乐狂欢节”。
音乐节期间,一场场在景区、街头不期而遇的高质量演出和活动,让市民、游客惊喜不断,“快闪”与“漫游”成为城市文化新风景。江汉关百年钟楼下,武汉爱乐乐团的突然现身引发街头大合唱,让来自阿曼的游客赞叹:“武汉街头的这份浪漫很独特!”长江之畔的秋夜里,爱沙尼亚爱乐室内合唱团与武汉4支本土合唱团同唱《汉阳门花园》,引得北京游客王女士连连感叹:“武汉人太幸福了!”在花园道,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的主创为远道而来的剧迷们带来活力四射的歌舞,还写下极具中国韵味的“福”字。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古琴爱好者们踊跃地提问和互动,让赵家珍和黄梅十分感动,“武汉有这么多爱古琴的年轻人,真的是古琴艺术的高地!”
正如一位本土音乐家所言:“当音乐与大众产生共鸣,才是艺术最动人的模样。”
■ “跟着音乐节游武汉”,艺术家和乐迷“恋上这座城”
15日晚在闭幕式音乐会上亮相的指挥家黄佳俊,对2017年来汉品尝过的热干面念念不忘。谢幕时,他惊喜地收到了一个热干面文创玩偶,仍不忘询问观众:“快点告诉我,哪家热干面最好吃?”而哈雷管弦乐团的团员们则解锁了更多武汉的魅力:打卡黄鹤楼“网红”机位,在东湖绿道骑车,再来上一顿美味烧烤。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剧组主创登上长江游轮,欣赏了两江四岸的璀璨夜景之后,直奔藕汤而去。年过七旬的著名歌唱家关牧村,说起武汉直接现场表演了一出“报菜名”:“我爱热干面,豆皮、鮰鱼、菜薹,还有藕汤!”来自郑州晨曦合唱团的一位团员在社交媒体上用“恋上一座城”作为武汉音乐之旅的标签:“带着旋律奔赴武汉,赴一场高山流水的知音之约……吹了江滩的晚风,看了长江大桥,感受了长江的壮阔,打卡了黄鹤楼,尝了热乎的热干面,走了人山人海的江汉路,再见武汉!”
不仅艺术家被武汉的美景和美食“圈粉”,众多“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的乐迷们更是如此。澳大利亚华人乐迷郑先生,带着一家人从墨尔本飞往上海,再坐高铁来到武汉。在欣赏开幕式音乐会之前,先去山海关路的燕子煨汤馆喝了排骨藕汤。来自上海、重庆的观众,拖着行李箱直奔剧场,《莫里哀》的剧粉,人还没有到武汉,就已经先做好了武汉打卡攻略……
因音乐而来,为武汉而停留。一张演出门票,将来自五湖四海的爱乐者和武汉这座城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以演出票根为“媒介”,本届琴台音乐节推出的“凭票享优惠”全域联动计划,串联起文旅产业链、消费链,从周边景区到餐饮住宿,以文化IP驱动城市经济,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欣赏音乐、畅游城市、品尝美食的多重体验,音乐成为串联文旅产业链、消费链的重要纽带。
千载间知音同行,十四年弦歌不辍,琴台音乐节已从一场艺术盛会成长为武汉最具特色的“知音会客厅”,它不仅是无数爱乐者年复一年的期待与约定,更是世界读懂中国、聆听武汉的重要窗口,将为武汉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持续贡献音乐力量。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