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曾在武汉演出,那场音乐会非常成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很遗憾隔了这么久才重回武汉。音乐节对一个城市来说是现象级的存在,在武汉很多人懂我的音乐。音乐把人们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音乐的力量,这也是音乐节对一个城市的意义。
——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
第一次在长江边演出,曲目是《深深的河》,感觉非常特别,很多市民来听我们的演奏,音乐和这座城市融合在一起了。本届琴台音乐节的活动十分丰富,不仅让更多市民欣赏到音乐,活动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也给了音乐家更多展示的机会。在武汉的这些天里,我感受到武汉这座城市包罗万象,丰富而多彩,就像一部迷人的交响乐。
——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尼古拉斯·特里格斯塔德
2017年我曾来汉演出,一天内吃了四碗不同的热干面。武汉是个伟大的城市,琴台音乐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音乐节之一,我听到过太多对它的赞誉。我们在这里演奏,琴台、知音和音乐,三者共鸣,形成发自内心的回响,这正是琴台音乐节和武汉这座城市所传递的温暖。
——指挥家黄佳俊
武汉是古琴艺术的重镇,我从2016年来武汉参与琴台音乐节,已经10年了。这次在学校和同学们交流,学子们的反应让我完全没想到,他们的提问非常专业。历届琴台音乐节的内容和活动都很丰富,我认为武汉的观众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古琴的现代作品,可以有更多形式,比如交响乐、协奏曲等方式,让大家知道古琴的表达还可以这样的广大。这跟十多年来琴台音乐节对武汉的滋养是分不开的。
——古琴演奏家黄梅
这次在琴台音乐节的演出,是一次充满温度的艺术旅程。武汉观众的热情如长江之水般澎湃而真挚,每首歌曲结束时响起的掌声,都让我感受到他们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许多乐迷朋友不仅对声乐艺术有深刻理解,更让我看到了对艺术的真诚追求,也让我看到了武汉这座城市对文化的渴求与尊重。
音乐节对一座城市而言,不仅是文化的名片,更是灵魂的“会客厅”,它让艺术走出殿堂,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也让城市在喧嚣中保留一份诗意与思考的空间。琴台音乐节以“知音文化”为底蕴,用十多年的坚持,在时光中织就了一座连接中外、沟通古今的音乐桥梁。祝福琴台音乐节未来能继续做“城市的知音”——既坚守经典,也拥抱创新;既仰望星空,也扎根泥土。期待未来某一天,当人们说起武汉时,不仅想到黄鹤楼与热干面,也会由衷地说:“这是一座有琴声、有歌声的城市。”
——歌唱家王丽达
每一次在琴台音乐厅的演出都令我倍感享受,这里有一流的音响效果,与观众之间的氛围也格外亲切和温暖。武汉的观众始终热情、真挚,因此我对武汉最深的印象,便是琴台音乐节。再次来到琴台音乐节演出,让我倍感亲切。琴台音乐节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品牌,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更是一项可以持续传承与发展的艺术传统。衷心祝愿琴台音乐节越办越好,也非常期待能在琴台音乐厅与武汉的观众再次分享音乐的美好。
——钢琴家张昊辰
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先后带着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国际名团到武汉演出,可以说见证了琴台音乐节的成长。这些国际团队和指挥大师们对琴台音乐厅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声场效果实在是太出色了。武汉的观众也是超乎他们想象的专业。记得2019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来武汉之前,乐团很担心,第一次到武汉就演布鲁克纳的交响巨作《第八交响曲》,观众能接受吗?结果武汉观众的表现专业极了,给乐团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琴台音乐节,武汉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古典音乐城市之一。
——演出商吴氏策划总经理郑颖
我经常从上海飞来武汉看演出,在我心中,琴台音乐厅是中国音效最好的音乐厅之一。恰逢周末,和武汉的朋友约好一起逛武汉、吃美食。武汉和藕相关的菜肴特别好吃,一定要好好尝尝。
——上海乐迷王小姐
我既喜欢古典音乐,也爱城市漫游。第一次来武汉看演出,顺便把旅游也安排上了。既能听顶级交响乐,又能赏武汉秋景,这趟行程太值了。
——广州观众林晓宇
本版撰文/叶飞艳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