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小学的学生和罗家庄社区志愿者一起过端午。
长江日报讯 “端午节,粽子香,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划龙舟祭屈原……”6月4日,江岸区二七街道罗家庄社区携手新建小学举办“仲夏欢趣,悦享端午”主题活动,欢快的童谣在社区飘荡,居民和学生一起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天上午,罗家庄社区长航宿舍大花园里节日气氛拉满,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为了筹备这次活动,罗家庄社区从辖区“资源库”里精选了有绝活的“能人”,现场教孩子们包粽子、做绿豆糕、制香囊,让大家在动手动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新建小学的学生开启了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之旅。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志愿者阿姨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挑选粽叶、调配馅料、包裹粽子。学生认真听讲,踊跃尝试,一个个形状各异、包裹紧实的粽子逐渐成形,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这是什么叶子?它有什么作用?”一旁,香包制作组的学生对桌上一堆干草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5岁的社区志愿者赖李林告诉学生,“这是艾叶,可以驱蚊防虫,还能净化空气。在古代,人们认为艾草有驱邪避祟的作用,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插艾蒿,祈求安康顺遂。我们小时候过端午,还用五彩线编蛋兜呢……”
学生听完现场“拜师”学手艺。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布料和香料,精心缝制香囊、DIY艾草门挂,并手书美好祝愿悬挂其上,送给社区的爷爷奶奶。“端午节庆祝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在生动的体验中,孩子们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罗家庄社区表示将携手学校持续开展活动,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这个活动太有趣了,我们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了解了艾草的药用价值以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新建小学学生张宝月说,回到学校后,她会跟同学们分享所见所闻,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新建小学校长田莉娟说,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家园,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实践基地。学校将主动融入社区的各项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学习文化、学会交流,为少年儿童的成长营造更好的氛围。
(向洁 杨黎 任勇军)